1.【A】解析: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桑代克。
2.【D】解析,“世界并非是完全客觀存在的,每個兒童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是多元的、有差異的”。持這一觀點的是建構主義。
3.【B】解析:概念的獲得:實質上是指理解和掌握一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同時能區分概念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關鍵特征和無關特征、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
4.【D】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布魯納主張,最佳的學習方式是發現學習。
5.【A】解析:屬于道德發展的,前習俗水平第一階段。
6.【D】解析:動作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認知階段、聯系形成階段、自動化階段。
7.【A】解析:詳解請參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8.【C】解析:在諸多的智力結構理論中,1983年哈佛大學加德納所提出的是多元智力論。
9.【D】解析:布魯納主張,最佳的學習方式是發現學習。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10.【B】解析:學生動作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條件。屬于動作技能形成的外部條件的是有科學的指導和示范。
11.【D】解析:所謂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指導等行為,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
12.【D】解析:自我效能感;指個人對影響其生活的事件能夠施加控制的信念。觀察學習;班杜拉認為人類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習得。
13.【B】解析:略
14.【B】解析:維果茨基將兒童在成人幫助下可達到的水平與現有的發展水平之差稱為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15.【A】解析:雖然人們一直對男女性之間智能表現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頗有興趣,但既有的研究并未給這個問題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6.【ACDE】解析: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計劃監控、領會監控、策略監控、注意監控。
17.【ABD】解析:吉爾福特指出,可用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新異性作為衡量創造性思維水平的指標。
18.【BCD】解析:按造成焦慮的根源,可分為現實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和道德性焦慮。
19.【AC】解析:在特殊兒童教育中,我們一般根據各類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教育需要將特殊兒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殘疾兒童;第二類是問題兒童。
20.【ABCDE】解析:教師的職業特征決定了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教師在工作中應具有下面五種角色: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行為規范的示范者;心理輔導員;班集體活動的領導者;教育科研人員。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試題推薦:2014年四川《教育心理學A/B》模擬試題及答案 命題預測試卷
233網校“省考”一次過:2014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