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考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一考點多以單選題形式考察,速來了解一下唄!核心考點講解 拿下關鍵分>>
備考毫無頭緒?學習漫無目的?教師資格證考情分析及備考計劃下載>>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1.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并認為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的。
科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2.道德兩難故事:海因茨偷藥
歐洲有個婦女患了癌癥,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本城有個藥劑師新研制的藥能治好她。配制這種藥的成本為400元,但銷售價卻要4000元。
病婦的丈夫海因茨斯到處借錢,可最終只湊得了2000元。海因茨懇求藥劑師,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將藥便宜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帳。藥劑師不僅沒答應,還說:“我研制這種藥,就是為了賺錢。”
海因茨別無它法,利用晚上撬開藥劑師的倉庫門,把藥偷走了。
道德兩難故事:海因茨偷藥
問題:
海因茨該不該偷藥?為什么?
海因茨是對的還是錯的?為什么?
海因茨有責任和義務去偷藥嗎?
人們竭盡所能去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很重要?為什么?
……
3.三水平六階段
根據兒童對各個問題的回答,以及這種回答所提供的理由,科爾伯格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
(1)前習俗水平(9歲以前)
(2)習俗水平(9-20歲)
(3)后習俗水平(20歲之后)
(1)前習俗水平(9歲前的大多數)
第一階段:服從與懲罰的取向階段
兒童評定行為好壞著重于行為的結果,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兒童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階段的觀點經常被視為道德相對主義。
(2)習俗水平(20歲前的大多數)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兒童認為:凡取悅于別人,幫助別人以滿足他人愿望的行為是好的,否則就是壞的(他們的推理受眾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見決定)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兒童認為,正確的行為就是盡到個人責任,尊重權威,維護社會秩序,否則就是錯誤的(他們已經意識到良心與社會體系的重要性)
(3)后習俗水平(20歲以后的部分人)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兒童認為,道德法則只是一種社會契約,可以改變,不能以不變的規則去衡量人。
第六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兒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個人和個人良心為基礎的道德概念。認為個人一貫地依據自己選定的道德原則去做就是正確的。
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注意:
研究表明,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少數青少年處于前習俗道德水平;
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處于習俗水平;
后習俗水平一般要到20歲以后才能出現,而且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
4.理論啟示
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提高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
(1)由于兒童道德判斷和推理的階段性,教師對兒童的道德思維和行為水平的預期應該符合兒童的年齡,對于處于不同階段的兒童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應該有所不同。
(2)開展道德兩難故事討論,用矛盾的觀點看待道德情境,有利于兒童道德推理能力的發展。
(3)按照“加一原則”提升兒童的道德推理水平。
(4)及時進行道德教育。
三、體諒模式(略)
四、社會模仿模式(略)
五、價值澄清模式(略)
中學教育知識考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精選習題
更多教師資格證習題: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在線免費刷
【2020下半年真題】曉旭認為服從、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對老師和家長絕對遵從,期望得到他們的贊許。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她的道德發展處于( )
A.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B.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c. 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D.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2019下半年真題】張麗在進行道德判斷時,能夠超越某種規章制度,更多考慮道德的本質,而非具體的原則,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其道德發展處于哪一階段?( )
A. 社會契約
B. 相對功利
C. 遵守法規
D. 普遍倫理
備考資料下載: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作文素材+歷年真題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暢學班課程送教材+VIP題庫會員,含面試精品課程,筆試面試一起過!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