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考點:中學生心理問題這一考點多以單選題形式考察,速來了解一下唄!核心考點講解 拿下關鍵分>>
備考毫無頭緒?學習漫無目的?教師資格證考情分析及備考計劃下載>>
心理問題的分類:
1.一般適應問題
人際關系,早戀,學習不良,升學壓力大等問題。
2.神經癥
一般常將主訴較多,特別是主訴與情緒因素有關而臨床上又查不到肯定的體征者診斷為神經癥。
包括: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等。
3.嚴重精神疾病
(1)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等。
(2)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里最嚴重的一種,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標志。
產生幻覺,認知解離,行為怪異,偏執被害妄想,情感淡漠,情感倒錯,沒有求治的愿望。
一般適應問題:評估性會談
評估性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
除了運動一些具體的方法之外,輔導老師還會運用一些專業的技術。
傾聽
鼓勵
詢問
反映
澄清
面質
1.神經癥
焦慮性神經癥(簡稱焦慮癥),是以焦慮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本癥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兩種形式。
驚恐發作:是以反復出現強烈的驚恐狀態,伴頻死感或失控感,可有嚴重的植物神經癥狀。
病人在1985年7月期末考試期間,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恐懼害怕,心慌,心率達每分鐘100次以上,為時10余分鐘即消失。以后又發作10余次,時間地點均無規律可循。
同年8月到商場購物,又突然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緊張。渾身顫抖,同時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感到他自己"不行了","快要死了","快要瘋了"半小時后上述表現消失。1周2~3次。每次發作皆無原因可查。發作持續30~60分鐘,最長一次1個多小時,不發作時恐懼感消失。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
學生焦慮癥產生的原因:(1)學校的統考和應試教育體制使學生缺乏內在自尊。(2)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3)學生的個性過于爭強好勝,缺乏對于失敗的耐受力等。
治療方法:
(1)采用肌肉放松,(2)藥物治療,(3)積極的正向自我對話,“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成績并不重要,學會才是重要的”,“無論考試的結果如何,都將不會是最后一次” 。
2.恐懼癥,對特定的無實際危害的事物和場景的非理性的懼怕。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明知恐懼情緒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以致影響其正常活動。
分類:
社交恐懼,場所恐懼(廣場和幽閉),特定恐懼
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癥較多見。
產生原因有:(1)直接經驗刺激。(2)性格過度依賴和內向。(3)對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險做出了不切實際的評估。
治療方法為:(1)系統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癥的最常用方法。(2)改善人際關系,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適當減輕當事人的壓力。(3)認知療法
3.強迫性行為和強迫性思維
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強烈的沖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想要控制卻控制不住
強迫癥病人經常表現為強迫的意向。病人常為一種與當時意愿相反的意向所糾纏,明知不合理與不必要,卻無法擺脫,這是強迫意向。例如,一母親抱著小孩站在陽臺上出現將小孩扔下樓的想法。
原因:(1)社會心理原因。包括,學習過度緊張,家庭要求過于嚴格,學習困難,人際關系不良等。(2)個人原因。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偏執刻板。
治療方法:
(1)森田療法,采取“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態度
(2)行為主義療法,積極強化等方法
(3)認知療法。
4.抑郁癥
顯著而長久的心境低落。
表現:
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的樂趣;
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三無,無價值,無意義,無希望)
三是動機缺失;
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
抑郁癥產生的原因:
(1)行為主義者認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經歷、生活中缺乏強化鼓勵造成的。(2)精神分析派認為來源于各種喪失和失落(失去愛、失去地位)。(3)認知派認為,抑郁源于個人自我貶低式的思維方式或者不適當的歸因方式。
治療方法有(1)采用合理情緒療法,調整當事人消極的認知狀態。(2)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成功與愉快。(3)服用抗抑郁藥物。
合理情緒療法(ABC療法)
A 事件:考不好,受父母訓斥
B 觀念:同學會取笑我,丟面子
C 情緒:難過,沮喪
D 這只是我的主觀想法,同學怎么會取笑我呢?即使有人取笑,難道我就無法忍受?
E 新觀念:可能無人取笑我;被取笑只是一時,只要用功,成績可以改善;何況我還有其它長處
李強是一起殺人搶劫案的罪犯。他以極端殘忍的手段搶劫后殺死了一對情侶。前日,公安民警在其租住的民房中抓捕了他。他對自己殘忍的罪行供認不諱。民警審訊他時,他一直面帶微笑。
民警問他:“你對自己的罪行后悔嗎?” 他說:“唯一后悔的事情是自己做事太不穩重,這么快就被抓捕了。”
5.人格障礙: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
18歲以下是人格缺陷。
表現:人格障礙有很多種類型,如:(1)依賴性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被動的生活取向,不能決策或者接受責任,有自我否定的傾向。(2)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有兩個特點,一是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與關心,二是缺乏羞恥心與罪惡感。(3)表演型人格障礙(4)邊緣性人格障礙(5)偏執型人格障礙(6)分裂型人格障礙等九種。
原因:是個體先天素質與后天教養的產物。
治療方法:人格障礙一旦形成較難治療。
(1)可以采用觀察學習的方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行為范例。
(2)獎勵當事人的積極行為,懲罰他的消極行為。
(3)改變家庭教養方式,創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6.網絡成癮
(1)網絡成癮的定義
網絡成癮就是對以網絡為載體的內容及形式發生過度迷戀,進而影響到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的狀態。主要表現為上網時間失控,而且隨著興趣的增強,難以自拔,沉湎于網絡虛擬世界,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或對現實生活極度不滿。
“我的宿舍住六人,全都喜歡上網,其中四人有節制,另兩人就很癡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生說,兩個癡迷者經常在周末連續坐在電腦前打游戲,“有時候從周五晚上一直玩到星期天,中間餓了隨意泡碗方便面或吃兩口零食。有時在宿舍玩,有時去網吧。”
(2)網絡成癮的表現
時間:網絡成癮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4、5個小時以上;個別學生除了上課、吃飯、睡覺的時間外,其他時間幾乎都“粘”在網上;
隱瞞:向家人、老師和朋友隱瞞上網事實;經常逃學;
心理反應:網絡成癮的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反應:即使關上電腦,游戲中的情節和畫面仍在頭腦中繼續;
一不上網就煩躁不安,情緒容易失控,易激怒;
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緊張、焦慮;
出現強迫行為,如手指不自覺地做敲擊鍵盤的動作;
性格變得孤僻、現實生活中變得退縮。
網絡成癮的學生還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如手腕局部腫痛;出現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現象;食欲缺乏。
網絡成癮的治療方法:心理干預。網絡成癮心理干預法的適用對象是確已上網成癮的學生。常用的幾種心理干預法有:
強化干預:在網絡成癮的干預中,獎勵的使用條件是一旦發現成癮學生有了減少上網的行為時,就給予獎勵、表揚或肯定性評價。
厭惡干預法:厭惡干預指采用懲罰性的厭惡刺激來減少或消除一些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彈法、
轉移注意力法:學校或班級通過組織各類有意義的文體活動,讓成癮學生參與其中,從而轉移他的注意力和減輕他對網絡的迷戀程度的一種干預方法。
團體輔導法:將患有網絡成癮癥的學生組合成一個團體,由富有經驗的老師作為指導者。
中學教育知識考點:中學生心理問題精選習題
更多教師資格證習題: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在線免費刷
【2019上半年真題】郭陽同學最近總是不由自主地反復洗手,即便是洗了幾遍仍然認為沒洗干凈。明知沒有必要,卻不能控制自己。這說明他可能患了( )。
A.抑郁癥
B.焦慮癥
C.強迫癥
D.恐怖癥
【2018下半年真題】張博近期經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與同學和老師交往,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消極悲觀;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未來沒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問題是( )。
A.強迫癥
B.焦慮癥
C.抑郁癥
D.恐怖癥
備考資料下載: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作文素材+歷年真題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暢學班課程送教材+VIP題庫會員,含面試精品課程,筆試面試一起過!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