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為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高頻真題考點: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其特點。
1.順序性
(1)具體表現:
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地發展過程。Eg:由……到……;從……到……;先……再、后……。孩子先學會叫爸媽,再學會辨認男女;思維的發展都是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的。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教學啟示:
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Eg:不陵節而施;不拔苗助長;盈科而后進;不上幼兒園上小學。
2.階段性
(1)具體表現: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Eg:小學教育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中學教師應側重抽象邏輯的培養;年齡特征;幼兒教育小學化。
(2)教學啟示: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鍋煮”。(即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做好各階段之間的過渡和銜接。Eg:幼小銜接;復式教學教師不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
(1)具體表現:
個體內部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Eg:身高。
個體內部不同方面的不平衡性。Eg:生理的成熟要早于心理的成熟。
(2)教學啟示:
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最佳期,敏感期。勞倫茲)及時的進行教育。Eg: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雖勤苦而難成;狼孩、獸孩。
4.互補性
(1)具體表現:
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的互補。Eg:眼盲耳聰。
心理機能和心理機能之間的互補。Eg:身殘志堅。
(2)教學啟示:
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 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育面向全體學生。Eg: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5.個別差異性
(1)具體表現:
個體與個體之間具有差異性。Eg:有的人……有的人……;聰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有的人喜歡語文,有的人擅長數學。
群體與群體之間具有差異性eg:男生擅長邏輯思維,女生則善于語言表達。
(2)教學啟示:
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Eg: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例題: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著力施以相應的教育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反映了教育應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哪一特征( )。
A.順序性
B.穩定性
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其特點。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表現在順序性、階段性、互補性、不均衡性與個別差異性。其中,不均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1)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地進行教育。C項正確。
A項: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順序性。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性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個體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是指處于一定社會環境和教育中的某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兒童,其身心發展的順序、過程、速度都大體相同。例如,學齡初期兒童的總特征是身體發展較緩慢,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學齡中期兒童的總特征是身心急劇變化,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性增強。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差異。從群體的角度看,一方面,個別差異性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另一方面,個別差異性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個別差異性的教學啟示是教育必須因材施教。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