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很多考點都需要理解記憶,試題對幫助理解考點非常有效,可以通過試題練習來強化理解記憶考點,這里為您提供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卷,幫您提高實戰經驗!
掃描下面二維碼,下載233網校APP,免費做更多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發展、傳統教育走向終身教育,體現了現代教育的()。
A.生產性
B.科學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
2.“產婆術”是由()提出的。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洛克
3.1951年提出“規范教學”主張的教育家是()。
A.赫爾巴特
B.克伯屈
C.懷特海
D.瓦根舍因
4.孔子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下列的觀點中不是他提出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三人行必有我師
D.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5.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宗旨,著重培養學生的()。
A.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B.良好習慣和自主意識
C.良好的個性品德
D.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
6.《論語》中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教學要求體現了教學的()。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7.著名生態學家、生物學家洛倫茲發現,剛出生的小鴨子會發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動物進行學習。這一觀點支持了教育的()。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勞動起源說
D.心理起源說
8.最早對班級授課制進行系統論證的教育家是()。
A.福祿貝爾
B.奧蘇伯爾
C.蒙臺梭利
D.夸美紐斯
9.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之一,在課程類型上,它屬于()。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核心課程
10.在進行德育活動時,教師要關心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同時又要指出他們在發展中的不足,絕不降低要求,通過愛與民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這體現了德育的()原則。
A.知行統一
B.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
C.疏導性
D.導向性
11.小芳看到有人隨地亂扔果皮紙屑,立刻產生了一種厭惡感,這是一種()。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2.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結交朋友、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的需要屬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與愛的需要
D.自尊需要
13.孫老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并伴有適當的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14.當學生改正了做事不認真的行為后,教師就撤銷了不讓其參加課外活動的決定。這種教育措施屬于()。
A.正強化
B.替代強化
C.負強化
D.自我強化
15.小杰在閱讀《阿Q正傳》時,根據文字描述在腦中呈現出阿Q的人物形象。這種現象屬于()。
A.創造想象
B.幻想
C.無意想象
D.再造想象
16.以下不屬于學習的是()。
A.人鄉隨俗
B.感覺適應
C.談虎色變
D.上行下效
17.苯環的發現者百思不得苯的結構是什么,忽然有一天在睡夢中夢到一條蛇首尾連接,醒來,他由此確定了苯的結構。這種現象在心理上被稱為()。
A.原型啟發
B.思維定勢
C.功能固著
D.醞釀效應
18.小玲性情沉靜,情感發生緩慢而微弱,不外露,忍耐力強,她的氣質類型屬于()。
A.黏液質
B.多血質
C.抑郁質
D.混合型
19.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常將學業失敗的原因歸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這種歸因屬于()。
A.內部的、穩定性的歸因
B.內部的、不穩定性的歸因
C.外部的、穩定性的歸因
D.外部的、不穩定性的歸因
20.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從而有效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稱為()。
A.課堂凝聚力
B.課堂控制
C.課堂管理
D.課堂氣氛
21.小敏近段時間總是反復檢查自己的考卷、作業、書包等,總認為試題有遺漏,作業沒做完,書包里的東西沒收完……這些行為說明他有()傾向。
A.焦慮
B.過敏
C.強迫
D.懷疑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通過對學生的道德言行進行評價以促進其品德成長的德育方法是形象感染法。
這種說法錯誤。形象感染法是指通過創設直觀、感性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屬于品德評價法。
23.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問題,是教育的結果和評判標準的出發點和歸宿。
這種說法正確。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目的的實現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24.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篩選學生。
這種說法不正確。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實施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篩選,而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25.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此說法正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具體內容是: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從事比較容易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高些,而從事比較困難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低些。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第一,關注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第二,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第三,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27.簡述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①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②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③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④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8.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①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②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③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④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⑤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29.怎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①準確地鑒定、分析課堂氣氛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和基礎。
②樹立典型,利用榜樣示范積極引導學生。
③妥善處理矛盾沖突,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
④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感染學生。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語文老師發現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學在背誦課文時有困難,想了解其中原因,就問他:“你是怎樣背誦課文的?”這名學生回答:“我就是反復地念。”老師說:“你這也是一種記憶方法,只不過記憶比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記憶術,來幫助記憶。”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教給他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并選擇了一些課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時快而且保持時間也比以前長,老師認為他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在學習新課文時,老師又讓這位男同學背誦相關段落,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能流利背誦。老師就問:“你是怎么背誦的?”他回答:“反復讀。”老師有些生氣了,就問:“你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喪地低下了頭。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學生用了什么學習策略?教師教給學生了什么學習策略?(6分)
(2)教師在訓練學生學習策略時應遵循哪些原則?(12分)
(1)學生背誦課文時,采用反復讀的方法,運用了復述策略;教師教給學生一些記憶術,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2)教師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主體性原則。這是指學習策略教學中應發揮和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
②特定性原則。這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
③內化性原則。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最后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從而能夠在新的情景中靈活應用。
④有效監控原則。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過程與結果的關系上,監控自己使用每種學習策略所導致的學習結果,以便確定所選策略是否有效。
⑤生成性原則。這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重新進行加工,產生某種新東西。
⑥個人效能感原則。這是指學生在執行某一任務時對自己勝任能力的判斷和自信程度,它是影響學習策略選擇的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
31.材料:
開學不久,陳老師發現楊朗同學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楊朗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后想當兵。”陳老師聽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楊朗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問題:
(1)請從德育方法的角度評析陳老師的行為。(8分)
(2)材料體現了哪些德育原則?(10分)
(1)材料中陳老師正確使用了說服教育法。材料中,陳老師通過和楊朗交流溝通,運用講道理的方式幫助他分析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提高了楊朗的道德認識水平,激發了其改正缺點的決心,達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從德育原則的角度看,材料體現了德育的疏導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①陳老師貫徹了疏導原則。陳老師針對楊朗身上的優缺點,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楊朗獲得了正確的道德認識。
②陳老師貫徹了因材施教原則。陳老師觀察到楊朗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并且有針對性地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采取了相應的德育方法。
③陳老師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陳老師有意挖掘楊朗身上的閃光點,并積極引導其發揚閃光點,做到了揚長避短。
小編推薦:
考試在即,備考時間不夠怎么辦?考前救命大法拯救你!試聽>>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