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基本要求]
(一)掌握個別資金成本的一般計算公式、掌握債券成本、銀行借款成本、優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方法;
(二)掌握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和資金邊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三)掌握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計量方法;
(四)掌握資金結構理論;
(五)掌握最優資金結構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比較資金成本法、公司價值分析法;
(六)熟悉成本按習性分類的方法;
(七)熟悉資金結構的調整;
(八)熟悉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九)熟悉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以及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十)了解資金成本的概念與作用;
(十一)了解資金結構的概念;
(十二)了解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資金成本
一、資金成本的概念與作用
(一)資金成本的概念
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用資費用籌資費用和兩部分。
用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過程中因使用資金而付出的費用,如股利和利息。籌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籌措資金過程中為獲取資金而付出的費用,如證券發行費。
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二)資金成本的作用
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表現為:
(1)資金成本是影響企業籌資總額的重要因素;
(2)資金成本是企業選擇資金來源的基本依據;
(3)資金成本是企業選用籌資方式的參考標準;
(4)資金成本是確定最優資金結構的主要參數。
資金成本在投資決策中的作用表現為:
(1)在利用凈現值指標進行投資決策時,常以資金成本作為折現率;
(2)在利用內部收益率指標進行決策時,一般以資金成本作為基準收益率。
二、個別資金成本
個別資金成本是指各種籌資方式的成本,包括債券成本、銀行借款成本、優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二者可統稱為負債資金成本,后三者統稱為權益資金成本。
1.債券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2.銀行借款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3.優先股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4.普通股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三種:股利折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
在每年股利固定的情況下,采用股利折現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在股利增長率固定的情況下,采用股利折現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Kc=Rf+β·(Rm-Rf)
式中:Kc為普通股成本;Rf為無風險利率;β為某公司股票收益相對于市場投資組合期望收益率的變動幅度。
用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計算普通股股票籌資的資金成本公式為:
Kc=Rf+Rp 式中,Rp為風險溢價。
5. 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需分普通股股利固定和普通股股利逐年固定增長兩種情況:
在普通股股利固定的情況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在普通股股利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三、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是指分別以各種資金成本為基礎,以各種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為權數計算出來的綜合資金成本。它是綜合反映資金成本總體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四、資金的邊際成本資金的邊際成本是指資金每增加一個單位而增加的成本。
計算確定資金邊際成本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1)確定最優資金結構;
(2)確定各種方式的資金成本;
(3)計算籌資總額分界點;
(4)計算資金的邊際成本。
第二節 杠 桿 原 理
一、杠桿效應的含義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于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種形式。二、成本習性、邊際貢獻與息稅前利潤
(一)成本習性及分類
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量(如產量、銷量或產銷量)之間在數量上的依存關系。成本按習性可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發生任何變動的那部分成本。屬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線法計提的折舊費、保險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單位固定成本將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漸變小。
固定成本還可進一步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兩類:
(1)約束性固定成本,屬于企業“經營能力”成本,是企業為維持一定的業務量所必須負擔的最低成本,如廠房、機器設備折舊費、長期租賃費等。企業的經營能力一經形成,在短期內很難有重大改變,因而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約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屬于企業“經營方針”成本,是企業根據經營方針確定的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的成本,如廣告費、研究與開發費、職工培訓費等。
應當指出的是,固定成本總額只是在一定時期和業務量的一定范圍(通常稱為相關范圍)內保持不變。
2.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其總額隨著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屬于變動成本,但產品單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將保持不變。
與固定成本相同,變動成本也存在相關范圍。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雖然也隨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不成同比例變動,這類成本稱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又可分為半變動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變動成本。它通常有一個初始量,類似于固定成本,在這個初始量的基礎上隨產量的增長而增長,又類似于變動成本。
(2)半固定成本。這類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呈階梯型增長,產量在一定限度內,這種成本不變,當產量增長到一定限度后,這種成本就跳躍到一個新水平。
總成本習性模型為:y=a+bx
其中,y指總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單位變動成本,x指業務量(如產銷量,這里假定產量與銷量相等,下同)。
(二)邊際貢獻及其計算
邊際貢獻是指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以后的差額,計算公式為:來源:www.examda.com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單位邊際貢獻×產銷量
(三)息稅前利潤及其計算
息稅前利潤是指企業支付利息和交納所得稅前的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總額-固定成本
三、經營杠桿
(一)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三)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四、財務杠桿
(一)財務杠桿的含義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計算公式為:
對于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三)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五、復合杠桿
(一)復合杠桿的概念
復合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復合杠桿的計量
對復合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復合杠桿系數或復合杠桿度。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其計算公式為:
或: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三)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由于復合杠桿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復合風險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復合杠桿系數越小,復合風險越小。通過計算分析復合杠桿系數及普通股每股利潤的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可以揭示復合杠桿同復合風險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