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現金的管理
一、現金管理的意義
現金,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暫時停留在貨幣形態的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銀行本票和銀行匯票等。
企業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主要是基于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1.交易動機:即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下應當保持一定的現金支付能力。企業為了組織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保持一定數額的現金余額。一般說來,企業為滿足交易動機所持有的現金余額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銷售水平。
2.預防動機:即企業為應付緊急情況而需要保持的現金支付能力。由于市場行情的瞬息萬變和其他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的存在,企業通常難以對未來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做出準確的估計和預期。因此,在正常業務活動現金需要量的基礎上,追加一定數量的現金余額以應付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的隨機波動,是企業在確定必要現金持有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企業為滿足預防動機所持有的現金余額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愿意承擔風險的程度;二是企業臨時舉債能力的強弱;三是企業對現金流量預測的可靠程度。
3.投機動機:即企業為了抓住各種瞬息即逝的市場機會,獲取較大利益而準備的現金余額。其持有量大小往往與企業在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會及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有關。
現金是變現能力最強的非盈利性資產?,F金管理的過程就是在現金的流動性與收益性之間進行權衡選擇的過程。通過現金管理,使現金收支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對于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需要,降低企業閑置的現金數量,提高資金收益率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金的成本
企業持有現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一)持有成本
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如管理人員的工資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費用)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機會成本)。
管理費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質,它在一定范圍內與現金持有量的多少關系不大,是決策無關成本。
機會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是正比例關系。
(二)轉換成本
現金的轉換成本,是指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即現金同有價證券之間相互轉換的成本,如委托買賣傭金、委托手續費、證券過戶費、實物交割手續費等。
轉換成本包括兩部分:一是與委托成交金額相關的變動轉換成本(如手續費);二是與證券變現次數相關的而與委托成交金額無關的固定轉換成本(如證券過戶費等)。在證券總額既定的情況下,前者與證券變現次數無關,屬于最佳現金持有量決策的無關成本;后者與證券變現次數密切相關,屬于決策的相關成本?,F金持有量越大,證券變現次數越少,固定轉換成本越低,因此,固定轉換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成反比例關系。
(三)短缺成本
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由于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之間成反方向變動關系。
【提示】在確定企業現金持有量時的無關成本有:持有成本中的管理費用、轉換成本中的與委托成交金額相關的變動成本。也就是說,在下面介紹的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兩種模式中,均不考慮上述的兩項成本。
排除以上兩項后,相關成本為:機會成本、固定轉換成本、短缺成本。
三、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
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貨模式。
?。ㄒ唬┏杀痉治瞿J?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
假設:企業持有的現金均為貨幣形態,沒有有價證券。這樣,轉換成本就是無關成本,相關成本只有機會成本和短缺成本,而不予考慮管理費用和轉換成本。
涉及的成本含義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
機會成本因持有現金而喪失的再投資收益正比例變動
短缺成本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反向變動
最佳現金持有量:上述兩項成本之和最小的現金持有量。
(二)存貨模式
1.假設:假設不存在現金短缺。相關成本只有機會成本和固定性轉換成本。
【注意】從圖上可以看出,由于機會成本和固定性轉換成本隨著現金持有量的變化而反向變化,這種反方向變化的結果導致總成本線為一個“U”型曲線。曲線的最低點即為總成本最低。與這一點對應的現金持有量即為最佳現金持有量。
機會成本和固定性轉換成本相等時,相關總成本最低,此時的持有量即為最佳現金持有量。
2.基本公式
根據前面的結論,當機會成本與固定性轉換成本相等時,相關總成本最低,此時的持有量即為最佳持有量。因此,令機會成本等于固定性轉換成本,就可得出最佳現金持有量的基本公式:
其中Q表示最佳現金持有量,T表示一個周期內現金總需求量,F表示每次轉換有價證券的固定成本,K表示有價證券利息率(機會成本),TC表示最低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
四、現金回收的管理
現金回收管理的目的是盡快收回現金,加速現金的周轉。為此,企業應建立銷售與收款業務控制制度,并且根據成本與收益比較原則選用適當方法加速賬款的收回。
現金回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郵政信箱法和銀行業務集中法兩種。
1.郵政信箱法又稱鎖箱法,是西方企業加速現金流轉的一種常用方法。企業可以在各主要城市租用專門的郵政信箱,并開立分行存款戶,授權當地銀行每日開啟信箱,在取得客戶支票后立即予以結算,并通過電匯將貨款撥給企業所在地銀行。該方法縮短了支票郵寄及在企業的停留時間,但成本較高。
2.銀行業務集中法。這是一種通過建立多個收款中心來加速現金流轉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企業指定一個主要開戶行(通常是總部所在地)為集中銀行,并在收款額較集中的若干地區設立若干個收款中心;客戶收到賬單后直接匯款到當地收款中心,中心收款后立即存入當地銀行;當地銀行在進行票據交換后立即轉給企業總部所在地銀行。該方法縮短了現金從客戶到企業的中間周轉時間,但在多處設立收賬中心,增加了相應的費用支出。為此,企業應在權衡利弊得失的基礎上,做出是否采用銀行業務集中法的決策,這需要計算分散收賬收益凈額。
分散收賬收益凈額=(分散收賬前應收賬款投資額-分散收賬后應收賬款投資額)×企業綜合資金成本率-因增設收賬中心每年增加費用額
如果分散收賬收益凈額大于0,應該采用銀行業務集中法,否則,不應采用銀行業務集中法?! ?
五、現金支出的管理
現金管理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決定如何使用現金。企業應建立采購與付款業務控制制度,并且根據風險與收益權衡原則選用適當方法延期支付賬款。
與現金收入的管理相反,現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延緩現金的支出時間。延期支付賬款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合理利用”浮游量”。所謂現金的“浮游量”,是指企業賬戶上現金余額與銀行賬戶上所示的存款余額之間的差額。
2.推遲支付應付款。企業可在不影響信譽的情況下,盡可能推遲應付款的支付期。
3.采用匯票付款。在使用支票付款時,只要持票人將支票存入銀行,付款人就要無條件地付款。但匯票不是“見票即付”的付款方式,這樣就有可能合法地延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