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編輯整理 1.5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一、會計機構的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一)根據業務需要設置會計機構各單位是否設置會計機構,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來決定,即各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會計業務的繁簡情況決定是否設置會計機構。
(二)不設置會計機構的應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主管人員是負責組織管理會計事務、行使會計機構負責人職權的負責人。
二、代理記賬
(一)代理記賬的概念代理記賬是指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辦理會計業務。
(二)代理記賬的業務范圍1.根據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和其他資料,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2.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3.向稅務機構提供稅務資料。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會計業務。
(三)委托代理記賬的委托人的義務1.對本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原始憑證。2.應當配備專人負責日常貨幣收支和保管。3.及時向代理記賬機構提供真實、完整的憑證和其他相關資料。4.對于代理記賬機構退回的要求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更正、補充的原始憑證,應當及時予以更正、補充。
(四)代理記賬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義務1.按照委托合同辦理代理記賬業務,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2.對在執行業務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3.對委托人示意要求做出的會計處理,提供不實會計資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要求的,應當拒絕。4.對委托人提出的有關會計處理原則問題應當予以解釋。
三、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資格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概念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是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
(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資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例如:
1.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的法定條件是( )。
A.具備會計員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二年的經歷
B.具備助理會計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二年的經歷
C.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的經歷
D.具備注冊會計師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二年的經歷答案:C
四、會計從業資格
(一)會計從業資格的概念會計從業資格是指進入會計職業、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種法定資質,是進入會計職業的“門檻”。
(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適用范圍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里的會計工作只包括會計工作崗位,不包括非會計崗位,如收銀員,收費員,檔案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等。
(三)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1.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實行考試制度。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由財政部統一制定并公布。省級財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有關工作。2.會計從業資格報名條件。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具備會計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3.會計從業資格部分考試科目免試條件。申請人符合基本報名條件且具備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中專以上(含中專,下同)會計類專業學歷(或學位)的,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含2年),免試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會計類專業包括:會計學、會計電算化、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審計學、財務管理、理財學。
(四)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管理1.上崗注冊登記。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自從事會計工作之日起90日內,填寫注冊登記表,并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所在單位出具的從事會計工作的證明,向單位所在地或所屬部門、系統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注冊登記。2.離崗備案。持證人員離開會計工作崗位超過6個月的,應當填寫注冊登記表,并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備案。3調轉登記。持證人員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按規定要求辦理調轉登記。4.變更登記。持證人員的學歷或學位、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等發生變更的,應向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從業檔案信息變更登記。
例如:1.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實行注冊登記和年檢制度。(正確)
(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概念和特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指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持續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組織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和保持其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特點:一是針對性,即針對不同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二是適應性,即聯系實際工作需要,學以致用;三是靈活性,即繼續教育培訓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具有靈活性。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包括: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會計法規制度,會計職業道德和其他相關知識與法規。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和學時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會計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每年參加繼續教育不得少于24小時。
例如:
1.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每年接受培訓的時間累計最少應為()。
A.20小時
B.24小時
C.48小時
D.68小時
答案:B
2.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的有( )。
A.會計法規制度
B.財務管理
C.會計法規制度
D.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答案:ABCD
五、會計專業職務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一)會計專業職務會計專業職務是區分會計人員從事業務工作的技術等級。會計專業職務分為高級會計師(高級職務)、會計師(中級職務)、助理會計師、會計員(初級職務)。
(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分為初級資格、中級資格和高級資格三個級別。初級、中級會計資格的取得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制度。初級、中級會計資格是一種通過考試確認擔任會計專業職務任職資格的制度。初級資格考試科目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中級資格考試科目包括: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從2003年開始,確定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凡申請參加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審的人員,須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參加評審。考試科目為:高級會計實務。
例如:
1.根據《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專業職務的有( )。
A.總會計師
B.高級會計師
C.會計師
D.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員E.注冊會計師
答案:BCD
六、會計工作崗位設置會計工作崗位,是指一個單位會計機構內部根據業務分工而設置的職能崗位。對于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提出了如下示范性的要求:1.根據本單位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工作崗位。2.符合內部牽制制度的要求。根據規定,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3.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要有計劃地進行輪崗,以促進會計人員全面熟悉業務和不斷提高業務素質。4.要建立崗位責任制。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有關制度的規定,會計崗位一般分為: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出納,稽核,核算,總賬,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會計電算化和會計檔案管理。對于會計檔案管理崗位,在會計檔案正式移交之前,屬于會計崗位。正式移交檔案管理部門之后,不再屬于會計崗位。檔案管理部門的人員管理會計檔案,不屬于會計崗位。醫院收費員,藥品庫房記賬員,商場收款員等從事的工作不屬于會計崗位。單位內部審計,社會審計,政府審計工作也不屬于會計崗位。
例如:1.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單位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的工作有()。
A.稽核
B.會計檔案保管
C.銀行存款日記賬登記工作
D.費用賬目登記工作
答案:ABD
2.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崗位的有( )。
A.工資核算崗位
B.資金核算崗位
C.計劃管理崗位
D.會計檔案管理崗位
答案:ABD
七、會計人員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執法或者執業的公正性,對可能影響其公正性的執法或者執業的人員實行職務回避和業務回避的一種制度。回避制度已成為我國人事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即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直系親屬包括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
八、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
(一)交接的范圍下列情況需要辦理會計工作交接:1.臨時離職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或單位負責人必須指定專人接替或者代理,并辦理會計工作交接手續。2.臨時離職或因病不能工作的會計人員恢復工作時,應當與接替或代理人員辦理交接手續。3.移交人員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辦理移交手續的,經單位負責人批準,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辦交接,但委托人應當對所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
(二)交接的程序
1.交接前的準備工作。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2)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結出余額,并在最后一筆余額后加蓋經辦人印章。
(3)整理好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和遺留問題要寫出書面說明材料。
(4)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該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公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簿、發票、文件、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清冊上列明會計軟件及密碼、數據盤、磁帶等內容。
(5)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應將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問題和會計人員等情況等向接替人員介紹清楚。2.移交點收。移交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本人經管的會計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全部向接管人員移交清楚。接管人員應認真按照移交清冊逐項點收。具體要求是:
(1)現金要根據會計賬簿記錄余額進行當面點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員發現不一致或“白條抵庫”現象時,移交人員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查清處理。
(2)有價證券的數量要與會計賬簿記錄一致,有價證券面額與發行價不一致時,按照會計賬簿余額交接。
(3)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不得遺漏。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冊中加以說明,由移交人負責。
(4)銀行存款賬戶余額要與銀行對賬單核對相符,如有未達賬項,應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賬戶余額,要與總賬有關賬戶的余額核對相符;對重要實物要實地盤點,對余額較大的往來賬戶要與往來單位、個人核對。
(5)公章、收據、空白支票、發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須交接清楚。
(6)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交接雙方應在電子計算機上對有關數據進行實際操作,確認有關數字正確無誤后,方可交接。
3.專人負責監交。對監交的具體要求是:
(1)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
(2)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4.交接后的有關事宜。
(1)會計工作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并應在移交清冊上注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的職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
(2)接管人員應繼續使用移交前的賬簿,不得擅自另立賬簿,以保證會計記錄前后銜接,內容完整。
(3)移交清冊一般應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
(三)交接人員的責任交接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員所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在其經辦會計工作期間內發生的,應當對這些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即便接替人員在交接時因疏忽沒有發現所接會計資料在真實性、完整性方面的問題,如事后發現仍應由原移交人員負責,原移交人員不應以會計資料已移交而推脫責任。例如:在會計工作交接中,接替會計人員在交接時因疏忽沒有發現所接收的會計資料在真實性、完整性方面存在問題,如事后在這方面發現了問題,則應由接替會計人員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錯誤)
考試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