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
(一)收入
1.收入的定義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資本之外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根據收入的定義,收入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收入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例如:冰箱廠銷售冰箱的收入屬于收入,銷售生產冰箱的設備取得的收入,不屬于是日常活動形成的收入,這部分收入屬于是營業外收入,是計入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所以,要注意日常活動與非日常活動的區別。
(2)收入應當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收入最終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但是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并不都是收入,例如投資者收入的資本。
(3)收入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該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2.收入的確認條件
收入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二是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費用
1.費用的定義和特征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根據費用的定義,費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費用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
(2)費用應當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費用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該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
2.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費用的具體問題:
1.費用與資產的關系:資產是費用的儲備狀態。
2.費用與成本的關系:會計要素的“費用”是廣義概念,具體核算時包括成本和期間費用。狹義的成本是指生產成本,狹義的費用是指期間費用。
(三)利潤
1.利潤的定義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2.利潤的來源構成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反映的是企業日常活動的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的是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例如,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企業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之間的區別,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3.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反映的是收入減去費用、利得減去損失后的凈額,因此,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于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第五節 會計計量
一、會計計量屬性及其構成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特別強調兩點:
(一)在會計計量屬性中,企業日常核算,首選的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歷史成本是基本的、首要的、首選的計量屬性。
(二)其他計量屬性的使用。
1.重置成本,是指在當前的情況,重新購買資產、承擔債務的成本。重置成本主要是在資產盤盈時使用。
2.可變現凈值,是指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銷售的費用,減去預計稅費后的凈值。可變現凈值在存貨的期末計量時使用。
3.現值,是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金額。資產減值時用現值作為減值判斷的標準。在分期購買,且時間較長(通常在3年以上)時也會用到現值。
4.公允價值,屬于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這里說明的“公允價值”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資產或負債當前的價值。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可以用公允價值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