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講義
本章基本內容框架
本章近三年考試題型、數量及分值分布
本章近三年考試的主要題型,主要以客觀題為主,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涉及本章的主要是跨章節內容。其客觀性題目考點是固定資產增加、減少和折舊計算,固定資產處置以及有關計算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算及會計處理題和綜合題中的主要是,非貨幣性交易中涉及固定資產的交易、債務重組中以固定資產抵債、資產減值等等。近三年本章考題數量及分值分布如下:
2005年2006年2007年
題數分數題數分數題數分數
單項選擇題121111
多項選擇題12
判斷題112211
計算分析題110
綜合題 115
合 計41541822
第一節 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一)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注意:這里的出租主要指的是機器設備等的出租,房地產的出租執行投資性房地產準則。
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具體應用
1.在固定資產的確認過程中,企業購置環保設備和安全設備等資產,雖然它們的使用不能直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是有助于企業從相關資產獲得經濟利益,或者將減少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對于這些設備,企業應將其確認為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3.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通常確認為存貨,但某些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需要與相關固定資產組合發揮效用,例如民用航空運輸企業的高價周轉件,應當確認為固定資產。
三、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的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這些支出包括直接發生的價款、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包括間接發生的,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算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
(一)外購固定資產
企業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外購固定資產分為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和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兩類。
【例題1】某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08年自行建造固定資產一項,購入所需的各種物資100萬元,支付增值稅17萬元,已全部用于建造固定資產。另外還領用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20萬元,支付工程人員薪酬10萬元,支付其他費用15萬元。則該固定資產的實際造價為( )萬元。
A.165.4 B.162
C.152 D.150.4
【答案】A
【解析】固定資產的實際造價=100+17+20+20×17%+10+15=165.4(萬元)。
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各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
【例題2】2007年4月1日,甲公司為降低采購成本,向乙公司一次購進了三套不同型號且具有不同生產能力的設備A、B和C。甲公司為該批設備共支付貨款780萬元,增值稅稅額132.6萬元,包裝費4.2萬元,全部以銀行存款支付;假定設備A、B和C均滿足固定資產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公允價值分別為:292.6萬元、359.48萬元、183.92萬元;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
甲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1)確定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包括買價、包裝費及增值稅額等合計
=780+132.6+4.2=916.8(萬元)
(2)確定設備A、B和C的價值分配比例
A設備應分配的固定資產價值比例為:292.6/(292.6+359.48+183.92)=35%
B設備應分配的固定資產價值比例為:359.48/(292.6+359.48+183.92)=43%
C設備應分配的固定資產價值比例為:183.92/(292.6+359.48+183.92)=22%
(3)確定A、B和C設備各自的入賬價值
A設備入賬價值為:916.8×35%=320.88(萬元)
B設備入賬價值為:916.8×43%=394.224(萬元)
C設備入賬價值為:916.8×22%=201.696(萬元)
(4)作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A 3 208 800
——B 3 942 240
——C 2 016 960
貸:銀行存款 9 168 000
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信用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攤銷金額除滿足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外,均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例題3】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購貨合同,從乙公司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大型機器設備,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設備價款為9 000 000元,增值稅稅額為1 530 000元。合同約定,甲公司于2007年至2011年5年內,每年12月31日支付2 106 000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該設備并投入安裝,發生保險費、裝卸費等7 000元;2007年12月31日,該設備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發生安裝費50 000元,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綜合各方面因素后決定采用10%作為折現率,不考慮其他因素。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確定購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包括購買價款、增值稅稅額、保險費、裝卸費等
2 106 000 ×3.7908+7 000=7 990 424.8(元)
借:在建工程 7 990 424.8
未確認融資費用 2 546 575.2
貸: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5)10 530 000
銀行存款 7 000
(2)2007年度發生安裝費用50 000元
借:在建工程 5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3)2007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結轉工程成本、支付款項
借:在建工程 [(10 530 000-2 546 575.2)×10%] 798 342.48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798 342.48
借:固定資產 (7 990 424.8+50 000+798 342.48)8 838 767.28
貸:在建工程 8 838 767.28
借: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
貸:銀行存款 2 106 000
手寫圖示0301-01
(4)2008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
=[(10 530 000-2 106 000)-(2 546 575.2-798 342.48)]×10%=667 576.73
借:財務費用 667 576.73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667 576.73
借: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
貸:銀行存款 2 106 000
(5)2009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
=[(10 530 000-2 106 000×2)-(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10%=523 734.40
借:財務費用 523 734.4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523 734.40
借: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
貸:銀行存款 2 106 000
(6)2010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10 530 000-2 106 000×3)-(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523 734.40)]×10% =365 507.84
借:財務費用 365 507.84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365 507.84
借: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
貸:銀行存款 2 106 000
(7)2011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523 734.40-365 507.84=191 413.75
借:財務費用 191 413.7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91 413.75
借:長期應付款 2 106 000
貸:銀行存款 2 106 000
(二)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其中“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資成本、人工成本、交納的相關稅費、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以及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企業為在建工程準備的各種物資,應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增值稅稅額、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并按各種專項物資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應當按照本書“第十四章 借款費用”的有關規定處理。
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包括自營建造和出包建造兩種方式。
(1)自營的在建工程領用工程物資、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的,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工程物資”、“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
(2)在建工程應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3)輔助生產部門為工程提供的水、電、設備安裝、修理、運輸等勞務,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等科目。
(4)在建工程發生的借款費用滿足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長期借款”、“應付利息”等科目。
(5)企業在建工程發生的管理費、征地費、可行性研究費、臨時設施費、公證費、監理費及應負擔的稅費等,借記“在建工程—待攤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6)企業發包的在建工程,應按合理估計的發包工程進度和合同規定結算的進度款,借記 “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預付賬款”等科目。將設備交付建造承包商建造安裝時,借記“在建工程—在安裝設備”科目,貸記“工程物資”科目。
工程完成時,按合同規定補付的工程款,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7)在建工程進行負荷聯合試車發生的費用,借記“在建工程—待攤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試車形成的產品或副產品對外銷售或轉為庫存商品的,借記“銀行存款”、“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在建工程—待攤支出”科目。
(8)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應計算分配待攤支出,借記“在建工程—××工程”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待攤支出);結轉在建工程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在建工程—××工程”科目。
(9)建設期間發生的工程物資盤虧、報廢及毀損凈損失,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工程物資”科目;盤盈的工程物資或處置凈收益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10)在建工程發生單項或單位工程報廢或毀損,減去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工程項目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計入繼續施工的工程成本;工程項目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屬于籌建期間的,計入管理費用,不屬于籌建期間的,計入營業外支出。如為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毀損,或在建工程項目全部報廢或毀損,應將其凈損失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例題4】2007年1月,丙公司準備建造一座廠房,購入工程物資,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設備價款為250 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42 500元,款項已通過銀行支付;1~6月,領用工程物資272 500元;剩余工程物資轉為該公司存貨;領用生產用原材料一批,成本為32 000元,原增值稅進項稅額為5 440元;輔助車間提供勞務支出35 000元;應付工程人員的職工薪酬為65 800元;6月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假定不考慮其它相關稅費。
丙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購入工程物資
借:工程物資 250 000+42 500=292 500
貸:銀行存款 292 500
(2)領用工程物資
借:在建工程 272 500
貸:工程物資 272 500
(3)領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37 440
貸:原材料 32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 440
(4)輔助車間提供勞務35 000元;
借:在建工程 35 000
貸: 生產成本 35 000
(5)支付職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 65 8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65 800
(6)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272 500+37 440+35 000+65 800)410 740
貸:在建工程 410 740
(7)剩余工程物資轉為原材料
借:原材料 (20 000÷1.17) 17 094.0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 000÷1.17×0.17 )2 905.98
貸:工程物資 20 000
【例題5】甲公司經批準新建一個火電廠,包括建造發電車間、冷卻塔、安裝發電設備等3個單項工程。2007年2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合同,將火電廠新建工程出包給乙公司。雙方約定,建造發電車間的價款為5 000 000元,建造冷卻塔的價款為2 800 000元,安裝發電機設備的安裝費用為450 000元。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2007年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預付建造發電車間的工程價款3 000 000元。
(2)2007年5月8日,甲公司購入需安裝的發電設備,價款總計3 800 000元,款項已經支付。
(3)2007年7月2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預付建造冷卻塔的工程價款1 400 000元。
(4)2007年7月22日,甲公司將發電設備運抵現場,交付乙公司安裝。
(5)工程項目發生管理費、可行性研究費、公證費、監理費共計116 000元,款項已經支付。
(6)工程建造期間由于臺風造成冷卻塔工程部分毀損,經核算,損失為450 000元,保險公司已承諾支付300 000元。
(7)2007年12月20日,所有工程完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有關工程結算單據后,補付剩余工程款。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2月1日,預付建造發電車間工程款
借:預付賬款——建筑工程(發電車間) 3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000
(2)2007年5月8日,購入發電設備
借:工程物資——發電設備 3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3 800 000
(3)2007年7月2日,預付建造冷卻塔工程款
借:預付賬款——建筑工程(冷卻塔) 1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400 000
(4)2007年7月22日,將發電設備交乙公司安裝
借:在建工程——在安裝設備(發電設備) 3 800 000
貸:工程物資——發電設備 3 800 000
(5)支付工程發生的管理費、可行性研究費、公證費、監理費
借:在建工程——待攤支出 116 000
貸:銀行存款 116 000
(6)臺風造成冷卻塔工程部分毀損
借:營業外支出 150 000
其他應收款 300 000
貸: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冷卻塔) 450 000
(7)2007年12月20日,結算工程款并補付剩余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發電車間) 5 000 000
——建筑工程(冷卻塔) 2 800 000
——安裝工程(發電車間) 450 000
貸:銀行存款 3 850 000
預付賬款——建筑工程(發電車間) 3 000 000
——建筑工程(冷卻塔) 1 400 000
(8)分攤待攤支出
待攤支出分攤率=116 000/(5 000 000+2 800 000-450 000+3 800 000+450 000)×100%=1%
發電車間應分配的待攤支出=5 000 000×1%=50 000(元)
冷卻塔應分配的待攤支出=(2 800 000-450 000)×1%=23 500(元)
發電設備(安裝工程)應分配的待攤支出=450 000×1%=4 500(元)
發電設備(在安裝設備)應分配的待攤支出=3 800 000 ×1%=38 000(元)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發電車間) 50 000
——建筑工程(冷卻塔) 23 500
——安裝工程(發電設備) 4 500
——在安裝設備(發電設備) 38 000
貸:在建工程——待攤支出 116 000
(9)結轉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發電車間 5 050 000
——冷卻塔 2 373 500
——發電設備 4 292 500
貸:在建工程——建筑工程(發電車間) 5 050 000
——建筑工程(冷卻塔) 2 373 500
——安裝工程(發電設備) 454 500(450 000+4 500)
——在安裝設備(發電設備) 3 838 000(3 800 000+38 000)
(三)租入的固定資產
在融資租賃方式下,承租人應于租賃期開始日,將租賃開始日租入固定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開始日,按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借記“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最低租賃付款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按期支付的租金,借記“長期應付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支付的履約成本時,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時,分攤率的確定方法。
手寫圖示0302-01
比如,企業簽訂了一項合同,合同的日期是08年2月10日,正式開始租賃日期是08年3月1日。08年2月10日是租賃開始日,08年3月1日是租賃期開始日。
【例題6】2006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租賃公司簽訂了一份礦泉水生產線融資租賃合同。租賃合同規定:租賃期開始日為2007年1月1日;租賃期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00萬元:租賃期屆滿,礦泉水生產線的估計殘余價值為40萬元,其中甲公司擔保余值為30萬元,未擔保余值為10萬元。
該礦泉水生產線于2006年12月31日運抵甲公司,當日投入使用;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甲公司每年年末一次確認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假定礦泉水生產線為全新生產線,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為600萬元;租賃內含利率為6%。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將礦泉水生產線歸還給乙租賃公司。
手寫圖示0302-02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6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資產
最低租賃付款額=2 000 000×3+300 000=6 300 000(元)
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2 000 000×2.6730+300 000×0.8396=5 597 880(元)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5 597 880(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為=6 300 000-5 597 880=702 120(元)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 597 880
未確認融資費用 702 120
貸:長期應付款 6 3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攤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
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為6%
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表
日 期租 金(1)確認的融資費用
(2)=期初(4)×6%應付本金減少額
(3)=(1)-(2)應付本金余額
(4)=上期(4)-(3)
2007年初 5 597 880
2007年末2 000 000335 872.801 664 127.203 933 752.80
2008年末2 000 000236 025.171 763 974.832 169 777.97
2009年末2 000 000130 222.031 869 777.97300 000
合 計6 000 000702 1205 297 880
借:長期應付款 2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000
確認的融資費用=(6 300 000-702 120)×6%=335 872.8(元)
借:財務費用 335 872.8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335 872.8
借:制造費用 [(5 597 880-300 000)/3]1 765 960
貨:累計折舊 1 765 960
(3)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攤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
借:長期應付款 2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000
確認的融資費用=[(6 300 000-2 000 000)-(702 120-335 872.8)]×6%
=236 025.17(元)
借:財務費用 236 025.17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236 025.17
借:制造費用 1 765 960
貨:累計折舊 1 765 960
(4)2009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攤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
略
(5)2009年12月31日歸還礦泉水生產線
借:長期應付款 300 000
累計折舊 (1 765 960×3)5 297 880
貸: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 597 880
【例題7】(2007年考題)甲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N設備,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100萬元,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為93萬元。甲企業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手續費,律師費等合計為2萬元。甲企業該項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93 B.95
C.100 D.102
【答案】B
【解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93+2=95(萬元)
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確認租金費用時應按照直線法。
【例題8】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從乙租賃公司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一臺辦公設備,租賃期為3年。辦公設備價值為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租賃合同規定:租賃期開始日為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預付租金150 000元,第一年末支付租金150 000元,第二年末支付租金200 000元,第三年末支付租金250 000元;租賃期滿,乙租賃公司收回辦公設備,三年的租金總額為750 000元。假設甲公司在每年年末確認租金費用,并按時支付租金。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支付租金
借:長期待攤費用 150 000
貸:銀行存款 150 000
(2)2007年12月31日確認租金費用
借:管理費用 (750 000÷3)250 000
貨:長期待攤費用 100 000
銀行存款 150 000
(3)2008年12月31日確認租金費用
借:管理費用 (750 000÷3)250 000
貸:長期待攤費用 50 000
銀行存款 200 000
(4)2009年12月31日確認租金費用
借:管理費用 750 000÷3=250 000
貨:銀行存款 250 000
(四)存在棄置費用的固定資產
對于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確定其初始入賬成本時還應考慮棄置費用。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確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等義務。對于這些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企業應當按照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相關固定資產成本。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應當按照油氣資產的棄置費用現值計入相關油氣資產成本。在固定資產或油氣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預計負債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當在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一般工商企業的固定資產發生的報廢清理費用,不屬于棄置費用,應當在發生時作為固定資產處置費用處理。
會計核算時,應在取得固定資產時,按預計棄置費用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預計負債”科目。在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計算確定各期應負擔的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預計負債”科目。
【例題9】甲公司主要從事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套化工產品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投入使用,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根據有關法律,甲公司在該生產線使用壽命屆滿時應對環境進行復原,預計發生棄置費用2 000 000元。甲公司采用的折現率為10%。
甲公司與棄置費用有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按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固定資產原價
借:固定資產 478 800
貸:預計負債 478 800
2 000 000×0.2 394=478 800(元)
(2)2008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利息費用的計算見表3-3
利息費用計算表
年度利息費用
(1)=(2)×10%預計負債賬面價值
(2)=上期(2)+(1)
2007 478 800
200847 880526 680
200952 668579 348
201057 934.80637 282.80
2008年12月31日確認利息費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財務費用 478 800×10%=47 880
貸:預計負債 47 880
2009年至2022年確認利息費用的賬務處理處理比照2008年相關賬務處理。
【例題10】(2007年試題)企業固定資產的預計報廢清理費用,可作為棄置費用,按其現值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并確認為預計負債。( )
【答案】×
【解析】一般工商企業的固定資產發生的報廢清理費用,不屬于棄置費用,應當在發生時作為固定資產處置費用處理。
(五)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
(1)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本書“第八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十一章 債務重組”的有關規定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