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
上海育才中學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八字教學法: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它的目的是變“授”為“學”,變教師“一青堂”為“群言堂”,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代替嚴肅死板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問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
“讀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和研究,這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議議”是提倡學生自覺議論,主動地探討問題,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練練”是知識的應用過程,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講講”是指教師在學生自學研討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講解,主要是引導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和良好的讀書習慣;有利于學生智力、自學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師生間相互促進;有利于教師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因材施教。
(二)“導學式”教學法
這是我國許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創造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主導思想是教師的任務是“導”不是“講”,學生的任務是“學”不是“聽”。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教師的要求是導得要精、導得有序、導得靈活。學前導興趣,善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學中導思路;因勢利導,啟發開拓思路;學完導結論,善于總結概括,使認識升華,取得明晰結論。導學式教學法的實質是在教師啟發下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從克服注入式,實行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出發,提出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沒有具體框架,對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適用。
(三)快樂教學法
這是我國小學教學中出現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愉悅的學習情緒,在快樂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快樂教學法的實施途徑和基本要求:
(1)創設快樂的環境,它包括愉悅的學習環境、豐富的心理環境、友愛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和文明優雅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感到學習之樂趣。
(2)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根據教材特點,采用游戲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
(3)重視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根據學生個別差異,選取不同的活動方式,使他們都有所進步,心理上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快樂教學法符合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發展。
(四)合作教學法
合作教學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山前蘇聯教師阿莫納什維利、沙塔洛夫等人提出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師生關系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師生關系。
2.個性發展
(1)培養責任感,培養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
具體做法為:①在上課時,黑板上只寫課的標題,先不沒計板書,而是讓學生討論哪些教學內容是最重要的,需要板書的,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②由學生來講述教材,讓學生互相檢查作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③把十幾篇課文同時發給學生,讓學生討論想學習哪一篇。
(2)培養創造性
注意:①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觀念,不能僅喜歡聽話的學生,要重視學生的創造性;②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
(3)培養自尊心,讓學生有自尊,學會尊重別人
?、俳處熞嬲鹬貙W生,教師通過尊重學生來教學生學會尊重自己。②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價值方面是平等的。
(4)培養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賹嵭袑W生民主自治;②實行班干部輪換制;③在課堂上讓學生領導其他學生學習;④把學校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鍛煉走向社會的能力。
(5)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特的個性
?、僮寣W生按不同的速度學習;②使有特殊興趣的學生得到發展。學校要安排學生發揮自己特長的環境和機會。
(五)掌握學習教學法
掌握學習教學法于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的卡羅爾首先提出,認為學生的學習進度有快慢之分,但只要給以足夠的時問,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掌握課程要求的各項教育內容,后經芝加哥大學教授布盧姆發展創立了掌握學習的教學法。其基本指導思想是:只要有合適的教學條件,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是可以完成學習任務的。
運用掌握學習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把教材內容組成若干單元;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診斷測驗”,測驗結果不計入學生的成績檔案;測驗及格者可以做補充練習,不及格者由教師針對他們沒有掌握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學生進行再學習,接著再進行針對性測驗,直至最終掌握。然后才開始第二單元的教學。
掌握學習教學法的具體步驟:①確定教學內容、要求;②實施教學計劃:③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內容;④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給學生第二次學習的機會;⑤有針對性地再講述有關內容,即對已確定的教學目標再進行一次強化。
布盧姆的研究表明,如果正確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80%的學生掌握80%的教學內容,大大超過了美國一般中學的教學效果。
(六)“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針對許多學生善于用教師板書這一特點,提出了“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
“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是以簡單的符號、單詞、數字、關鍵性的語言等各種形式把教科書中需要掌握的內容概括成簡明的綱要信號。這些信號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維、聯想能力和視覺記憶等人類思維和記憶的特點,使學生能在認識到教材邏輯聯系的基礎上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材,并把教材的內容牢記心中。
“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把教學活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教師按教材內容詳細地講解;
(2)教師出示“綱要信號”圖表,再次進行講解,要突出重點,分析難點,指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加以概括;
(3)把小型“綱要信號”圖表分發給每一位同學進行消化,然后將圖表貼在各自的手冊里。上課使用的大型圖表要貼在教室的墻上,以便學生課下復習鞏固;
(4)要求學生回家后按教科書和“綱要信號”圖表進行復習;
(5)第二次上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記憶,在練習本上畫出上一節課的“綱要信號”圖表;
(6)讓學生在課堂上按圖表回答問題。
按照這種程序進行教學,可以使優等生和后進生通過教師的多次講解而掌握所學習的內容。使全體學生充滿信心,使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不僅使教學大綱的完成有了保證,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