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心理活動的腦神經生理機制
一、神經系統及其活動方式
人的心理活動是觀念形態的東西,是極其復雜的精神現象。近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無論多么復雜都不過是人腦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人的心理活動一刻也不能離開其物質載體——人腦。人的心理就是在人腦里活動的,當人腦的某一區域發生病變時,與此區域有關的心理功能也隨之發生異常。例如,某人得了腦中風在大腦皮層說話中樞發生血栓時,他說話的心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可失去說話能力。
(一)神經元與突觸
1.神經元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基本單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
神經元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它由胞體和胞突兩部分組成。胞體最外是細胞膜,內含細胞核和細胞質(介于膜與核之間)。胞突指細胞向外突出的部分,分樹突和軸突兩種。樹突的結構與胞質相同,形狀如樹的分枝,其作用是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一般較長,其長度從十幾微米到1米。每個神經元只有一根軸突。軸突的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出,到達與它聯系的各種細胞。神經元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按突起的數目可以分成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按神經元的功能可以分成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感覺神經元收集和傳導身體內外的刺激,到達脊髓和大腦;運動神經元將脊髓和大腦發出的信息傳到肌肉和內分泌腺,支配效應器官的活動;中間神經元介于前兩者之間,起聯絡作用。如圖1-1所示。
2.突觸
一個神經元不能單獨執行神經系統的機能。各種神經元必須互相聯系。構成簡單或復雜的神經通道,才能傳導信息。對脊椎動物來說,神經元之間在結構上沒有細胞質相連,僅互相接觸。一個神經元與另一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叫突觸。
突觸有特殊的細微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可以看到突觸包含三個成分,即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和突觸后成分。突觸前成分指軸突末梢的球形小體,其中包含許多突觸小泡,它是神經遞質的存儲場所。球形小體前方的質膜叫突觸前膜,而神經遞質就是通過它釋放出去的。突觸間隙即狹義的突觸,其距離約200埃(1埃=10-8厘米)。突觸后成分指鄰近神經元的樹突未梢或胞體內一定的部位,它通過突觸后膜與外界發生關系。突觸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體。突觸的這種結構保證了神經沖動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與它相鄰的神經元。如圖1—2所示。
神經興奮在突觸間隙的傳遞,是借助于某種化學物質(神經遞質)來完成的。當神經興奮到達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內存儲的神經遞質通過突觸前膜的張口處釋放出來。這種神經遞質經過突觸間隙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并與突觸后神經無內另一種化學物質(受體)聯系在一起,從而改變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實現了神經興奮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