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在我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行為危害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以及體現這些社會關系的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特征。具有一定嚴重程度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征,它揭示了國家將某種行為規定為犯罪的原因,闡明了犯罪與社會的關系,揭示了犯罪的社會政治本質。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我國《刑法》第13條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進行了具體的規定。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的表現為實際的危害結果,有的表現為發生嚴重危害結果的現實危險;有的表現為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有的表現為精神性的危害。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是一個純粹的事實概念,而是行為的客觀危害和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的統一。影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很多,有行為侵犯的客體,行為的手段、方法及時間、地點,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行為人的個人情況以及行為人的個人心理狀態等。
其次,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只有觸犯刑律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是現代意義上的犯罪。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行為沒有違反刑法的規定,不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構成,即使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也不可能構成犯罪。我國刑法中,刑事違法性包括違反《刑法》的規定、單行刑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經濟法律中規定的刑事責任條款,以及違反刑法分則性規范的規定和總則性規范的規定。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也是劃分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的基本界限。
再次,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罰的要求。我國《刑法》13條將“應當受刑罰懲罰”這一特征明確寫進了犯罪的定義。
總之,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法懲罰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其中,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應受刑罰懲罰性反映了犯罪與刑罰的關系,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決定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而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則反過來說明和體現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2013年司法報考信息:2013司法考試時間|報名時間|報考指南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