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心理學,學習關鍵的理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考試很喜歡的一個出題點。我給大家整理了心理學五大??祭碚摚杏X學起來吧!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為:理解各理論內容,并能運用其分析簡單的教學問題。
一、強化理論
代表人:斯金納
主要觀點:通過獎勵和懲罰的措施,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名稱 | 措施 | 行為頻率 | 舉例 |
正強化 | 給予愉快刺激 | 增加 | 如果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就獎勵學生去游樂場玩,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行為增加。 |
負強化 | 撤銷厭惡刺激 | 增加 | 對于犯罪的人來說,如果能夠坦白自己的罪行,那么就可以減少處罰,因此坦白的行為增加。 |
懲罰 | 給予厭惡刺激 | 減少 | 如果學生上課說話,就沒收手機,上課說話的行為減少。 |
消退 | 不予理睬 | 減少 | 對于很多上課搗亂的學生,不予理睬,之后這樣的行為越來越少。 |
二、需求層次理論
代表人物:馬斯洛
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匱乏性(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及尊重需要,而成長性需要包括自我實現需要。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一般情況下,低層次需要得到部分或相對滿足就會向高層次需要發展
需注意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常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它們包含的內容:
安全需要:職業安全、財產安全等,甚至社會穩定、世界和平。
尊重需要:自信、獨立、認可自己的實力和成就但同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評價,重視名望和聲譽。
自我實現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身的價值,歌手只有唱歌才能得到滿足。
三、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又快又好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
趨向成功的人,傾向選擇難度適中的目標和課題;
避免失敗的人,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目標和課題。
四、成敗歸因理論(??迹?/strong>
代表人物:韋納
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性歸煙。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 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
三維度 | 穩定性 | 內在性 | 可控性 | |||
| 穩定 | 不穩定 | 內在 | 外在 | 可控 | 不可控 |
能力高低 | + |
| + |
|
| + |
努力程度 |
| + | + |
| + |
|
任務難點 | + |
|
| + |
| + |
運氣好壞 |
| + |
| + |
| + |
身心狀態 |
| + | + |
|
| + |
外界環境 |
| + |
| + |
| + |
積極的歸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強對成功的期望→愿意從事有成就的任務。
失敗→缺乏努力→內疚/對的對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堅持從事有成就的任務。
消極的歸因模式:
失敗→缺乏能力→羞愧、無能感、沮喪/降低對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對有成就任務的堅持性。
成功→運氣→不在乎/很少增強對成功的期望→缺乏從事有成就任務的愿望
長期采用消極的歸因模式,會導致習得性無助感,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么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郁狀態。
五、自我效能感
代表人物: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包括兩個期待,一是結果期待,二則是效能期待。結果期待: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效能期待:人對自己是否能進行某種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即人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推測。
舉例:學生不僅認為上課好好聽講就會獲得好的成績,而且還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好好聽講,于是就會在課的時候好好聽講。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① 成敗經驗(最重要);
② 替代性經驗;
③ 言語信息;
④ 情感狀態等。
小試牛刀:
在歸因訓練中,老師要求學生盡嘗試"努力歸因”,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為在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中,努力屬于( )
A.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因素
B.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因素
C.內部的、穩定的、可控因素
D.內部的、穩定的、可控因素
答案: A
解析:韋納歸因理論表示努力屬于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因素。
延伸閱讀: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