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題
1.√【解析】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
2.√【解析】它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以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題干的觀點是正確的。
3.×【解析】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備好課。
4.√【解析】教學過程正是在教師不斷提出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不斷的矛盾運動中向前發展的。
5.×【解析】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
6.×【解析】教師職業是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不論是誰要成為教師必須進行專業培訓,獲得教師資格。
7.√【解析】小學生還沒有更高尚的學習動機,所以他們努力學習就是為了獲得成人的夸獎。
8.×【解析】1986年4月六屆人大審議通過了《義務教育法》。
9.×【解析】教育學是人們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認識所研究達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統觀點后才形成的;它產生的很晚直到17世紀才形成。
10.×【解析】教育是有人類社會才有,動物界沒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五、名詞解釋
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多專業課程和機構。
2.狹義的小學教育目的:昌國家對在小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3.自我意識:是作為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尤其是人我關系的認知,它包括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方面。
4.教師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師個性的品質特征,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
5.課程設計:是指課程結構的編制,即包括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也包括具體課程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