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學校產生的條件有( )。
A.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
B.有一部分人可以脫離生產勞動
C.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
D.出現了文字
E.政治民主化
2.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經歷的過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義務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關于“五四”以后小學教育發展狀況描述正確的是( )。
A.設初等小學堂
B.招收6歲兒童入學
C.修業6年
D.義務教育年限為4年
E.前4年為初級,后2年為高級
D.無歧視原則
E.保護兒童原則
6.小學課程設計要體現( )的高度統一。
A.科學性
B.時限性
C.具體性
D.思想性
E.預測性
7.教學活動的構成有:( )。
A.上課
B.作業
C.輔導
D.成績評定
E.社會實踐
8.下列關于鞏固性原則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學而時習之”
B.鞏固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C.鞏固就要死記硬背
D.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E.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9.學校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 )。
A.社會性
B.歷史性
C.計劃性
D.超越性
E.階級性
10.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一般有四種,即( )。
A.觀察法
B.家訪法
C.談話法
D.作品分析法
E.調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