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組織教學是在上課開始時進行,目的在于使學生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
32、教師偏愛優等生,不會對師生關系造成影響。( )
33、在學習化社會里,人們將長時問地或在一定間隔的時間內或多或少地連續地接受教育。( )
34、運用知識的目的在于,使教師及時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進程與要求。( )
35、課時計劃可以有詳有略,這里主要是指在教學方法一欄寫得詳或略。( )
36、師生共享,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
37、教學中,教師指導或起主導作用是教師自愿的,不具有客觀必然性。( )
38、教師決定著教學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
39、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 )
40、作為初等教育的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