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文藝復興時期 2.發展關鍵期
3.教育目的 4.教書育人
5.傳道者 6.活動課程
7.朱熹8.教學
9.《禮記•中庸》 10.德育方法
11.因材施教 12.課外活動
13.群眾性課外活動 14非正式群體
15.觀察法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1)古代學校教育主要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教育,它具有等級性和階級性的特征。
(2)古代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所控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統治階級的接班人,教育的對象主要是統治階級的子弟,教育內容主要是寓剝削統治術于其中的圣人之言、祖先遺訓。
(3)教育的等級性也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處于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勞動人民的子弟無權接受教育。
2.答:錯誤。
(1)夸大了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遺傳素質只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可能性,環境使遺傳提供的可能變為現實,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2)遺傳素質僅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決定人的身心發展的現實性。
3.答:錯誤。
(1)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非教師對學生放手不管,而是將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友好與幫助關系。
(2)這種關系是以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的,同時又要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發展中的個體,需要給予他們正確指導,而不是不加節制的滿足其任何要求。
4.答:正確。
(1)教學過程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報考的生成過程。
(2)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報考的,新的思想、新的問題、新的態度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素材,同時也是影響師生互動的條件,因此,教學過程是報考的課程資源。
5.答:正確。
(1)班風是一個班集體在長期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傾向和精神風貌。
(2)班風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強大而又無形的約束力,影響著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作用,是形成鞏固班集體,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