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教學評價的分類。★★★☆☆
答:(1)根據進行評價的時間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的是其結果能夠指導以后的教學與學習的評價;總結性評價通常是在一門課程或是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2)根據對評價結果的解釋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考評價。常模參考評價是指教師根據學生所在的團隊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說明某一學生在學生團隊里的相對位置;標準參照評價,是以具體體現教學目標的標準作業為準,看學生能否達到標準以及達標的程度如何。
(3)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可以分為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配置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體差異,以便安排教學;診斷性評價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體水平。
(4)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可以分為正式性評價和非正式性評價。
2.簡述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和問題。★★☆☆☆
答:優越性:
(1)客觀性;
(2)計劃性;
(3)可比性。
不足之處:
(1)測驗內容過于狹窄,形式單一:
(2)脫離真實世界;
(3)測驗被濫用;
(4)不能評價解決問題的能力。
3.簡述有效教師自編測驗的特征。★★★☆☆
答:任何一個測驗,即使是自編的,我們也希望它是可信的、有效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的。
(1)信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
(2)效度。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3)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4.簡述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答:(1)檔案袋評價。
(2)觀察:A.行為檢查單;B.逸事記錄;C.等級評價量表。
(3)情感評價:A.態度目標;B.價值目標。
5.簡述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之間的異同。★★★☆☆
答:不同點:(1)施測者不同;(2)測驗范圍不同;(3)測驗目的不同。
相同點:(1)客觀性,結果是可信的;(2)都有一定的區分度,具有可比性。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