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
1.發(fā)現(xiàn)學習;2.定型的期望;3.有限制,開放式;4.主要步驟,教學內容;5.物質,社會;6.抽象概念;7.活動方式,動作經(jīng)驗;8.學習愿望,學習意向;9.前攝抑制;10.心智技能,認知策略。
四、判斷題
1.× 【解析】言語講解在技能形成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定向映象的形成更重要。
2.×【解析】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而工作的,學生一般先認識自己的任務,然后監(jiān)視進展情況,并根據(jù)監(jiān)視結果采取補救措施。
3.×【解析】二者是相對的,同樣一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甲可能屬于常規(guī)性,對乙可能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
4.× 【解析】態(tài)度的三種成分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有時也可能不一致。
5.√ 【解析】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關注的是潛能、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程度。
6.× 【解析】班級越大,情感紐帶的力量就越弱。
7.× 【解析】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
8.× 【解析】題干講的是專家型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特征。
9.× 【解析】常思考這樣的問題的教師還處在關注生存階段。
10.× 【解析】以命題形式進行思維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五、名詞解釋
1.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個人學習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
2.完形一頓悟說:是由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等人提出的認知學習理論;他們認為學習不是盲目嘗試,而是對情境的一種突然領悟和理解,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的過程。
3.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4.一般遷移: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tài)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5.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