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課堂教學環境包括課堂__________環境和課堂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2.評價/反思過程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__________,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__________以及在教學之后的檢驗和反思。
3.__________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
4.阿特金森認為,廣義的成就動機分為兩種:一是追求成功的動機;二是__________。
5.低級的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己的__________,學習動機只來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6.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是__________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的,需要層次的理論是__________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的體現。
7.用“錢禁兵館”(前進賓館)來記憶《辛丑條約》的內容,是利用__________記憶術。
8.利用表格是常用的組織策略,表格一般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元認知包括兩個成分,__________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10.對問題的表征既包括問題的__________,也包括其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學習過程
2.評價/反思過程
3.強化
4.意義學習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如何針對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征進行教育?
2.簡述加涅的學習目標分類體系。
3.簡述程序教學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六、論述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1.聯系實際,談談認知差異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試述認知建構理論的主要內容。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