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2.C
【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3.D
【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4.D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期待。
5.B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6.B
【解析】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求盡量用白色粉筆,主要突出與黑板顏色的差異,方便學生識別,因此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差異律。
7.D
【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8.B
【解析】見學習策略的基本特征,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9.C
【解析】兒童(2歲~12歲)道德性發展與智力成正相關,并有階段性。這些階段是:(1)自我中心階段(2~5歲);(2)權威階段(6~8歲);(3)可逆階段(8~10歲);(4)公正階段(11~12歲)。
10.C
【解析】根據柯爾伯格的觀點,道德推理的最高階段是良心或原則取向階段。
11.C
【解析】考試焦慮是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
12.C
【解析】兒童多動癥的發病高峰年齡在8~10歲。
13.A
【解析】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14.C
【解析】知識指對所學材料的記憶,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記憶。這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15.B
【解析】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的功能。
16.A
【解析】集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7.C
【解析】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是心理學家勒溫。
18.D
【解析】能主動自覺地關注學生是教師成熟的重要標志。
19.B
【解析】知識是教師生存的基石。沒有深厚扎實的知識基礎,就無法勝任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
20.D
【解析】教師對教育事業忠誠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二、多項選擇題
1.AB
【解析】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中間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均很強的獨立學科。
2.ABCD
【解析】見教材相關內容陳述。
3.ABC
【解析】智力的群體差異是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
4.ABC
【解析】認知結構屬于影響遷移的主觀因素。
5.ABC
【解析】見教材相關內容。
6.CD
【解析】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和利用表格。
7.ABCD
【解析】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一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
8.ACD
【解析】任何問題都有三個基本成分:起始狀態、目標狀態和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9.AD
【解析】創造性問題解決,綜合應用各種方法或通過發展新方法、新程序等來解決無結構的、無固定答案的問題。
10.CDE
【解析】個人求知欲望強、活動積極性高、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容易發現問題。
三、填空題
1.物理2.預測和評判 監視和分析3.教學媒體4.避免失敗的動機5.自我中心論
6.行為 人本7.編簡8.一覽表 雙向表9.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
10.表面特征 深層特征 深層特征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