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詞解釋
1.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
2.評價/反思過程:評價/反思過程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它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后的檢驗和反思。
3.強化: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4.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學生的發展受到氣質特點和性格類型的影響,因此,教育中要依據學生的氣質、性格特征采取適當的方法。
(1)針對學生的不同氣質進行教育。教育者應在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發展積極品質,克服消極品質。
(2)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進行教育。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就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地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完善的個性品質。
(3)有的放矢,培養學生良好性格。教育者要在了解學生性格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長善救失,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性格。
(4)掌握學生氣質和性格特點,發揮教育機智。
2.【答案要點】
加涅按學習的結果將學習分為以下五類:(1)言語信息的學習。(2)智慧技能的學習。(3)認知策略的學習。(4)態度的學習。(5)動作技能的學習。
3.【答案要點】
程序教學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有:(1)教材分為小步子;(2)學生對所學內容反應積極;(3)反應后有即刻反饋;(4)盡量低的錯誤率;(5)教學允許學生自定步調。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只是表現為學生對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種偏愛,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響學習能否發生,而主要影響學習的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
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
(1)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2)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3)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2.【答案要點】
(1)學習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學習者獲得的新的思想和概念是建立在他們以往的知識和現有的基礎之上。
(2)學習者選擇轉變信息、建構假說和做出的決定(產生的結果)依賴于認知的建構。
(3)教師應嘗試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原理、探索事物。
(4)通過認知建構,形成經驗和產生其意義。
(5)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積極進行對話。
(6)教師職能不僅局限知識的傳遞,而且把知識信息以學生能夠理解的適當的方式轉化給他們。
(7)課程的組織是一種螺旋式的方式,以便學生能用已學過的知識建構新的體系。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