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蘇聯心理學家阿格法諾夫做的“拾柴火”實驗是自然實驗。
2.B【解析】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其他的科學研究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系統性原則。
3.A【解析】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最早提出學習過程應始終以人為本,必須尊重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學習觀。
4.C【解析】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屬于自我強化。
5.C【解析】兒童在3歲以后,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社會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6.A【解析】梅耶學習過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強調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
7.D【解析】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之間成倒U形曲線關系。
8.A【解析】接受學習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
9.A【解析】提出認知發現理論,提倡發現學習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是布魯納。
10.C【解析】多伊奇認為,對于學生的同伴關系和學習動機能夠產生更為積極影響的目標獎勵結構是合作目標結構。
11.C【解析】匹配題是另一種可提供多種選擇的考試形式。它的形式簡單,能夠有效地測量學生對知識聯系的掌握情況,且易于打分。
12.D【解析】按照學習’的內容劃分,學習遷移可劃分為特殊成分遷移和非特殊成分遷移,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這種遷移是非特殊成分遷移。
13.B【解析】小學生的個性傾向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觀。
14.B【解析】“自信、堅強、勤奮”描述的心理特征是人的性格,是一個人內在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比較穩定。
15.D【解析】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
16.D【解析】根據技能的性質和表現形式,通常把技能分為動作技能和認知技能。
17.A【解析】杜威提出的問題解決的五步模式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經典的解決問題過程。
18.B【解析]1990年,我國心理學家章志光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維結構理論模式。
19.B【解析】教師往往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主要是由于教師扮演了學生楷模的角色。
20.D【解析】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專家型教師。
二、多項選擇題
21.ABCD【解析】個體心理發展具有的一般特點是連續性與順序性、階段性、個別差異性、不均衡性。
22.ABDE【解析】概念的結構包括概念名稱、概念定義、概念特征、概念實例。
23.ABCDE【解析】指導學生怎樣集中注意力、設置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等,都屬于元認知策略、復述策略、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復習策略。
24.ABCD【解析】知識應用的過程一般要通過審題、聯想、知識理解和課題類化四個環節來完成。
25.BCDE 【解析】影響群體士氣的因素有:對群體目標的贊同、對活動的滿意度、群體領導方式、和諧的人際關系。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