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目標評價模式
B.成果評價模式
C.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D.CIPP評價模式
E.CSE評價模式
17.學科標準是指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稱為( )。
A.教學標準
B.教學計劃
C.教學課程
D.教學大綱
E.教學內容
18.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理論,使班級授課這個組織形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凱洛夫
C.赫爾巴特
D.陶行知
E.克伯屈
19.《學記》中總結的教學經驗有( )。
A.啟發誘導
B.藏息相輔
C.預、時、孫、摩
D.長善救失
E.因材施教
20.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主要有( )。
A.目標明確
B.內容正確
C.方法得當
D.組織有效
E.體驗積極
21.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是( )。
A.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柏拉圖的《理想國》
D.凱洛夫《教育學》
E.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
22.隨著年齡和才智的增長,在自身品德的發展與提高上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的是學生的( )。
A.自我評價能力
B.自我調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學習能力
E.自我反思能力
23.一般認為,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性,隨情景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態度和品德的形成過程中( )的表現。
A.認知階段
B.認同階段
C.依從階段
D.同化階段
E.內化階段
24.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是( )。
A.方法科學
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視孩子智力開發的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25.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 )為核心來建立管理機制。
A.學校
B.教師
C.教育內容
D.學生
E.師生
2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最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觀察法
B.訪問法
C.問卷法
D.調查法
E.座談法
27.根據調查的目的不同,調查法可以分為( )。
A.全面調查
B.常規調查
C.重點調查
D.比較調查
E.典型調查
28.調查法的局限在于( )。
A.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B.難以驗證某種教育現象的因果關系
C.材料發生的先后順序難以確定
D.對教育的實際了解不深入
E.掌握直接材料
29.平時所說的三結合教育,這“三結合”是指( )。
A.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力量的一體化
B.教師、學生、教室
C.歷史、現實、未來的三結合
D.教科書、實驗室、網絡的三結合
E.其它
30.“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導性
B.感染性
C.權威性
D.針對性
E.理性化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