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克魯普斯卡婭
B.馬卡連柯
C.加里寧
D.凱洛夫
22、 19世紀末,一些國家為了解決班級上課不易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
A.個別教學
B.分組教學
C.現場教學
D.復式教學
23、學風、校風、校規、校紀等屬于校園文化中的( )。
A.物質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師文化
D.學生文化
24、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是通過( )實現的。
A.培養人才
B.傳播思想
C.豐富知識
D.發展科技
25、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體現了( )原則。
A.直觀性
B.啟發性
C.鞏固性
D.思想性
26、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動中,將表現好、進步大的學生照片貼在“明星墻”上以示獎勵,這樣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
B.品德評價
C.指導實踐
D.陶冶政治
27、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學目標
D.課程目標
28、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發現真理。”這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9、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礎,但模仿心理說抹殺了教育的( )。
A.遺傳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獲得性
30、從整個學校文化來講,學生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是對學校文化的一種補充,所以學生文化具有( )。
A.思想性
B.互補性
C.特殊性
D.變化性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