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略。
2.B
【解析】智商簡稱IQ。
3.A
【解析】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觀察學習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
4.A
【解析】略。
5.A
【解析】B選項為不穩定的內在原因;C為穩定的外在原因;D為不穩定的外在原因。
6.C
【解析】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既有積極也有消極作用。
7.A
【解析】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是根據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而進行分類的。
8.B
【解析】根據內容完整性,練習可分為整體與部分練習。
9.B
【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利用諧音聯想法幫助記憶是其中一種。
10.D
【解析】略。
11.D
【解析】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
12.B
【解析】失眠可能由壓力事件、腦力或體力勞動過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經癥的伴生物,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療。
1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價值概念化的理解。
14.C
【解析】班級規模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15.C
【解析】平時的印象影響到當前的評價屬于暈輪效應。
16.A
【解析】題干為教師素質的定義。
17.B
【解析】題干為自我認識的概念,注意識記。
18.C
【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不直接指向知識和任務本身,而看重學業成就。
19.D
【解析】氣質指的是人的秉性,不發生遷移。
20.D
【解析】原型操作階段是將頭腦中的活動程序計劃外顯化的過程,相當于加里培林的“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
二、多項選擇題
1.ADE
【解析】學生這一要素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學與教的過程。第一是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差異等;第二是個體差異,包括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等。
2.ABC
【解析】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監控。
3.BCD
【解析】行為主義基本主張有客觀主義、環境主義和強化。
4.BDE
【解析】成就動機主要由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組成。
5.ABCDE
【解析】兩任務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學習材料、環境線索、學習結果、學習過程、學習目標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態度、情感方面的。
6.ABDE
【解析】這些感知規律包括:強度律、差異律、活動律和組合律。
7.BD
【解析】略。
8.ABCD
【解析】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一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
9.ABC
【解析】創造性思維表現為獨創性、發散性、變通性(靈活性)。
10.ABD
【解析】品德的心理結構的基本成分為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
最新試題:
在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