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按照遷移的性質不同,學習遷移可以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
2.B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3.D解析:關系轉換理論強調遷移的產生,其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關系的理解。個體越能發現 并理解事物間的關系,遷移就越普遍。
4.B解析:共同要素說認為遷移是非常具體的,并且是有條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5.A解析: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兩項任務中含有的共同成分決定的,較多的共同成分(如學 習材料、學習目標、學習過程等)將產生較大的相似性,并導致遷移的產生。
二、多項選擇題
1.CE解析:水平遷移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之間的相互影響。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 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BCD解析:合理的教材編排就是要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
三、填空題
1.正負
2.一般具體
3.原有認知結構
四、名詞解釋
1.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2.定勢是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
五、簡答題
1.(1)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2)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 (3)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1)精選教材,即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有用經驗,教學內容必須是精選出的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即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揮其遷移的效能。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因為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和實施的。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因為僅教給學生組織良好的信息是不夠的,還必須使 學生了解在什么條件下遷移,如何遷移所學內容,遷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