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 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2.D解析: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和形態擴散。
3.c解析:啟發式即依據經驗和直覺選擇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決問題,但不排除失敗的可能。4.C解析: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二、多項選擇題
1.DE解析:現實中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研究者傾向于把問題分為有結構問題和無結構問題。2.ACDE解析:表征問題是理解問題階段中的一個步驟。
三、填空題
1.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2.環境智力個性
3.目的性認知性系列性
四、名詞解釋
1.問題解決是指在具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卻不明確達到目標的途徑或方法,而運用一系列有 指向的認知操作過程。
2.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3.功能固著是從物體通常的功能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五、簡答題
1.首先,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包括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其次,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再次,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最后,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包括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
2.創造性與個性之間具有互為因果的關系。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個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4)喜歡幻想。(5)具有強烈的 好奇心。(6)具有獨立性。
六、論述題
1.(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及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給學生創造較為寬松的學習的心理環境。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有創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為創造性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①保護好奇心。教師應接納學生提出的任何奇特的問題,并贊許其好奇心。好奇是創造活動的源動力,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對學生所提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應以肯定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對出現的錯誤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指責,應該鼓勵學生正視并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嘗試新的探索,而不循規蹈矩。③鼓勵獨立性與創新精神。教師應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對平常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教師應給予鼓勵。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例如,通過給學生介紹或引導閱讀文學家、藝術家或科學家傳記,或帶領其參觀各類創造性展覽,與有創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學生領略到創造者對人類的貢獻。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①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和形態擴散等。②推測與假設訓練。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③自我設計訓練。這是一種靈活性較強的訓練課程,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及其知識經驗,并要注意從活動中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性。④頭腦風暴訓練。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