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新教師的課后評價要比專家型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
2.A解析:教師成長公式是波斯納提出的。
3.A解析: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
4.B解析: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主要標志。
5.C解析:做此題要聯系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即羅森塔爾等人通過對教師的期望與學生的學習效 果進行研究,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借用古希臘神話的典故來形象地說明兩者的關系。二、多項選擇題
1.ABC解析:研究結果表明,新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在課前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評價三 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2.ABCD解析:教師期望效應的產生既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因素,也取決于學生的人格特征、原 有認知水平、歸因風格和自我意識等眾多心理因素。
三、填空題
1.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2.個別差異年齡階段特征
四、名詞解釋
1.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同時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有效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2.教學反思即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
五、簡答題
1.課時計劃的差異;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課后評價的差異。
2.專家型教師將練習看做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教師僅僅把它當做必經的步驟。在學生做練習時,專家型教師往往是這樣做的:提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練習;幫助他們把握做作業的速度;在課堂上來回走動,以便檢查學生的作業情況;對練習情況提供系統的反饋(如為每個學生設置一個小本子,用來記錄他們的作業情況,或者在課堂上留一部分時間來訂正作業等);關心學生是否學得了剛才教的知識,而不是紀律問題。而新教師則是這樣做的:對課堂練習的時間把握不準,往往延時;只照顧自己關心的學生,不顧其他學生;對練習無系統的反饋;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安靜,并把這看做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