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柏拉圖
B.涂爾干
C.凱興斯坦納
D.赫欽斯
2.決定教育事業領導權的是( )
A.經濟發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發展的( )對教育的要求。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4.人的發展的互補性要求教育應該做到( ),
A.相互銜接
B.循序漸進
C.長善救失
D.教學相長
5.盧梭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由的人。這種觀點屬于( )。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宗教本位論
D.文化本位論
6.《教師法》規定的教師考核內容為“政治思想、業務水平、( )、工作成績”幾個方面。
A.工作態度
B.工作熱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質量
7.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體現在( )。
A.認識的直接性
B.學生的主體性
C.教學的教育性
D.活動的開放性
8.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
A.參觀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學法
D.欣賞教學法
9.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的觀點的蘇聯教育家是( )
A.克魯普斯卡婭
B.馬卡連柯
C.加里寧
D.凱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動中,將表現好、進步大的學生照片貼在“明星墻”上以示獎勵,這樣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
B.品德評價
C.指導實踐
D.陶冶政治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榜樣示范法
12.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 )的關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進
D.依附
13.把課程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的依據是( )。
A.課程任務
B.課程制定者
C.課程設置的要求
D.課程管理層次
14.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的爭論其實質是關于( )的爭論。
A.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B.知識與能力
C.分科與綜合
D.知識與思想
15.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 )。
A.嚴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順序對學生進行教育
B.以情為開端,動之以情,對學生進行教育
C.以行為開端,從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人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D.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為開端,對學生進行教育
16.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是(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17.“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一般發展”的思想是( )提出來的。
A.凱洛夫
B.加里寧
C.贊科夫
D.馬卡連柯
18.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學時間的安排要體現( )的原則。
A.以社會實踐為主
B.以課外活動為主
C.以上課為主
D.以家庭教育為主
19.素質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體教師
B.全體學生
C.全體社會成員
D.全部個性
20.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一過程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韓愈
考前都關注什么?
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做會100%通關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