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現象中屬于學習的是( )。
A.蜜蜂采蜜
B.猴子練習攀爬
C.病癥導致的行為改變
D.兒童模仿別人的行為
2、兩種學習間發生相互干擾、阻礙的遷移稱為( )。
A.正遷移
B.負遷移
C.橫向遷移
D.縱向遷移
3、學習“工作總量=35作效率×工作時間”,這是( )。
A.規則學習
B.概念學習
C.辨別學習
D.問題解決學習
4、小明期中考試不理想,父母答應如果期末考試能考好,就給他買電腦,于是小明刻苦地學習,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學習動機理論來看,這屬于( ),
A.直接近景性動機
B.認知內驅力
C.內部學習動機
D.自我提高內驅力
5、( )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加涅
B.布魯納
C.苛勒
D.奧蘇伯爾
6、單獨呈現條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應叫( ) 。
A.中性反應
B.條件反應
C.無條件反應
D.操作反應
7、教學目標側重知識或結果,則宜選擇(.)。
A.發現學習
B.接受學習
C.合作學習
D.掌握學習
8、針在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中,( )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A.知識
B.領會
C.應用
D.分析
9、以下內容中不能發生遷移的是( )。
A.性格
B.氣質
C.能力
D.情感和態度
10、根據遷移性質的不同,即遷移產生的影響效果的不同,可分為( )。
A.正遷移與負遷移
B.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C.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D.一般迕移與具體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