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71、回答71-78題。
在伊索寓言中有個《狐貍與葡萄》的故事,說的是一只狐貍很想得到已經熟透了的葡萄,于是它跳起來去夠,結果不夠高,于是又跳起來,再跳起來……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夠高,這也算是一種“挫折”或“心理壓力”了。此時此刻那狐貍該怎么辦呢?若是一個勁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還是跳不到能夠著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貍說:“反正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到了葡萄也還是“不能吃”,這樣,狐貍也就“心安理得”地走開,去尋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案例中反映的心理防御機制是( )。
A.否認
B.退行
C.合理化
D.升華
72、維果斯基認為,當學生夠不到“葡萄”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 )教學。
A.先行組織者
B.支架式
C.范例式
D.自主探究
73、在教育教學中,有些同學因為一次成績不理想就放棄學習,這說明他的意志缺乏 ( )。
A.自覺性
B.果斷性
C.堅持性
D.自制性
74、教師應該如何增強挫折承受力?( )
A.教會學生正確對待挫折
B.讓學生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C.調節抱負水平
D.改善挫折情境
75、回答75-82題。
老師在給同學們講“圓周率”這一概念.只見她把幾個大小不同的圓盤展示給學生:“大家看,這幾個圓盤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顏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師補充說還有直徑、周長等部分也不一樣,老師強調指出:“每個圓盤可以分解為圓面、直徑、周長和顏色等各個部分,而每個圓盤又都是由這些部分組成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幾個圓盤的不同點(圓面大小、直徑、周長和顏色)和相同處(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繼而引導學生拋開幾個圓盤的不同點(非本質屬性),抽出共同點(本質屬性),強調,只要是圓,不論大小,它們都有一個固定關系即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大約是3.14倍),這個倍數關系我們叫它圓周率,接著問學生:“什么叫圓周率?”同學們基本上都認識和掌握了圓周率這個概念,老師接著說:“大家都認識了圓周率,希望大家記住,今后我們還會用它來幫助計算和解決有關圓的問題。”
案例中,出現了哪幾個思維過程?( )
A.概括
B.比較
C.具體化
D.抽象
76、思維的基本過程是( )。
A.分析
B.綜合
C.概括
D.系統化
77、中學生什么思維占優勢?( )
A.直覺動作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聚合思維
78、圓的面積S=Tr2,這屬于( )。
A.符號學習
B.概念學習
C.命題學習
D.下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