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概念解釋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道德行為
2.榜樣
3.類目化活動
4.知識的理解
5.產生式
四、判斷改錯題(判斷以下各個命題是正確還是錯誤,如果錯誤,請將其改正確。每小題2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 )
2.根據維果斯基的的觀點,教學必需要考慮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學也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已有水平。( )
3.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強化分正強化和負強化,無論正強化還是負強化,其作用都是改變同類反映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4.直觀是知識掌握的開端環節,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因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 )
5.有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與無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相同,但各自的解決特點不同。( )五、簡要解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教師在實施獎勵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2.學習準備都包含哪些內容?為什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
3.簡述認知派的學習理論。
4.簡述兒童道德行為的發展一般經歷幾個階段?
六、論述題(15分)
為什么維果斯基不提倡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學習?
七、案例分析題(15分)
下面是一位著名足球教練寫的關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經驗:
“在訓練初,我將阻劫技術加以分解,最終運動員能在不假思索的條件下完成阻劫。我力求在一短時間內提供充分的練習,而一次不要求運動員練習太多的動作。我堅持要求運動員分別練習阻劫的局部動作。我仔細觀察我的孩子們,我告訴他們正在練習的技能是什么。當我對他們的錯誤進行解釋時,他們似乎練得更好。”
請對上述經驗中有效動作技能的學習因素作出分析。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