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B解析: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被稱為教育心理學之父
2.A解析:已經獲得的知識、動作技能、情感和態度等對新的學習的影響稱為學習的遷移。
3.D解析:由于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遷移稱為垂直遷移,見垂直遷移的定義。
4.C解析: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故制定自我學習計劃、實施自我監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是元認知策略。
5.D解析:見教師監控能力的定義。
6.B解析:柯爾伯格道德判斷發展階段論的觀點,只根據行為后果來判斷對錯的兒童,其道德判斷發展水平處于懲罰和服從取向階段。
7.A解析: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稱為直覺的道德情感。
8.A解析:教學的本質是一種認識活動。
9.A解析:見正遷移的定義。
10.A解析:斯金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
二、多項選擇題
1.BCDE 2.ABCE 3.ABC 4.ACD 5.ABD
6.BCDE 7.ABC 8.ABC 9.ABCD 10.ABCD
三、概念解釋題
1.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指機體在某種情境中自發做出的的某種行為由于得到強化而提高了該行為在這種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應與情境的聯系。
2.認知結構:是指個體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括(即歸類)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它可以給經驗中的規律以意義和組織,并形成一個模式,他的主要成分 是“一套感知的類別。”
3.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產生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具有新穎獨特成分產品的一種能力品質,創造性思維是其核心和基礎。
4.動機:是由某種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動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以滿足需要的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5.教師期待:是指教師對學生所做的關于當前與未來學業成績和一般課堂行為的推斷和預測。
四、判斷改錯題
1.(×)改為:品德與道德是密切聯系的,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2.(×)改為: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除了既受社會條件的制約還要受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他將隨著個體的產生、成長、死亡而發生、發展以至消亡。
3.(√)
4.(×)改為:自律是指兒童自已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的道德判斷,具有主體性。
5.(×)改為:要使學生將掌握的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信念,最主要的條件是讓他們進行社會實踐。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