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于5月14日、15日進行,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主要有結構化、試講、答辯三個環節,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內容主要是高中音樂教材內容的片段試講,2022上半年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已發布。
獲取面試真題>>

同時,也可進入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群,考后及時獲取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進面試真題群
2022上半年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試題一、祖國頌
1. 試講題目:祖國頌 合唱
2. 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教唱環節;
(2)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指揮環節;
(3)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作品進行分析。
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歌唱祖國》,感知音樂結構,掌握歌曲演唱風格,復習樂譜知
識。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感受音樂語言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抒發對“國旗”、“國歌” 的熱愛之情和對幸福生活的贊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歌唱祖國》,請學生說一說感受到怎樣的情感?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給學生講訴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由此,引入新課,祖國題材歌曲《祖國頌》。
二、新課講授
(一)感受體驗
教師播放歌曲《祖國頌》,提問:歌曲表達了什么情緒?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以合唱曲的形式表達了氣勢磅礴、優美清淳,贊美之情。
教師請學生談談對于《祖國頌》歌曲的了解。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做適當總結:《祖國頌》是1957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為慶祝建國八周年所拍攝的,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寬銀幕文獻紀錄片,其中有同名主題歌《祖國頌》,為氣勢恢宏的大型合唱,由喬羽作詞,劉熾譜曲。
(二)深入賞析
教師再次播放歌曲《祖國頌》,請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歌詞及提示,聆聽并思考: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是怎么進行劃分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領唱、合唱的形式;第二部分旋律抒情、寬廣;第三部分為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現。
(三)分段賞析
(1)分析第一部分
①教師請學生跟琴演唱第一部分,教師提問:這段歌曲旋律如何?描述了什么場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旋律舒展開朗,熱情贊頌了祖國的壯麗山河。
②帶領學生哼唱旋律,提醒學生注意歌曲情緒的表達,悠揚、堅定的感覺,及流暢、連貫的聲音。
(2)分析第二部分
教師組織學生朗誦第二部分歌詞,并思考:這一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刻畫了什么樣的場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部分相對旋律抒情寬廣,描繪了祖國各地繁榮昌盛的景象。
(3)分析第三部分
教師組織學生演唱歌曲,并思考:這一段歌曲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做適當的總結:第三部分為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現,意境更為瑰麗,顯示出偉大祖國的前進步伐和人民的豪邁氣概。
教師采用指揮手勢,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曲式結構是怎樣的?
學生演唱完畢,進行討論,之后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
三、鞏固提高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學生分享收獲與感受,教師點評并總結
五、板書設計
略
試題二、《瑤族舞曲》
1.題目:瑤族舞曲
2.內容:

3.基本要求:
( 1)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彈唱環節;
(2)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指揮環節;
(3)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創編器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課件瑤族風景圖片資料: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音樂,并提問學生這是哪一個民族?同學自由回答后進行評價。
簡單介紹瑤族的民族特色進而導入新課。
(二)感受體驗
1.欣賞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并提問:全曲分為幾部分?樂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全曲為前后ABA’兩個部分,A部分緩慢、悠揚,B部分為中速、稍快,A’部分是A部分的縮減,兩部分在配器有所不同。
2.學生根據搜集資料簡單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
學生自由分享。
教師總結;1951年,作曲家劉鐵山到中南少數民族瑤族地區訪問采風。便寫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合唱曲——《瑤族長鼓舞曲》,同時成為管弦樂《瑤族舞曲》的基礎。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據合唱曲《瑤族長鼓舞曲》改編為管弦樂曲《瑤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樂《瑤族舞曲》也成為我國早期器樂作品中的佼佼者。
(三)深入賞析
1.聆聽A部分旋律,并提出問題:A部分都用了哪些樂器?
學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師進行補充:A樂段由小提琴主奏,表現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就像是姑娘們翩翩起舞,慢慢的加入舞列。教師帶領同學們范唱第一部分的旋律,體會歌曲情感。
2.播放B部分旋律,并提出問題:B部分和A部分有哪些區別?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和同學共同總結:第二主題演奏兩遍,由第一主題變化而來。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組、圓號、小號主奏,旋律粗獷而熱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闖進姑娘們的歌舞人群。人們在舞蹈時熱鬧、活潑、歡快的形象。
3.播放A’部分旋律,分組進行討論,第三部分有什么特點?
接著請學生代表進行回答,教師進行總結:A’部分是A部分的再現,由樂隊全奏第一部分主題,好似人們又紛紛加入舞蹈行列,歡跳、旋轉、歌唱,氣氛非常熱烈奔放,樂曲在強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結束。
4.欣賞完歌曲的三個部分之后完整的播放《瑤族舞曲》,同學們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5.并簡單講解ABA’的曲式結構。
6.完整感受音樂情緒。
(四)鞏固提高
介紹瑤族樂器葫蘆絲,對比欣賞葫蘆絲演奏版本的《瑤族舞曲》,體會同種音樂題材不同樂器演奏的特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所學內容:欣賞樂曲《瑤族舞曲》、體驗瑤寨風情、了解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布置作業:課后收集該樂曲的其他版本,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分享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略
試題三、《跑旱船》 C大調簡譜(鑒賞課)【1、彈唱 2、指揮】
1.試講題目:《跑旱船》
2.內容:

3.基本要求:
(1) 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要有彈唱指揮環節;
(3)教學過程中須體現師生互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演唱歌曲《跑旱船》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以及指揮等方法,加深對北方民歌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北方民歌的獨特風格和韻味,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信。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把握歌中的情感,并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1、新課導入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陜北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請學生思考:“音頻中是哪個地區的民歌?”學生回答,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另外一首陜北民歌《跑旱船》。
(二)學唱歌曲
1、感受音樂
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學生初聽歌曲,教師提問學生:談談聽完歌曲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緒。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給予評價和總結。
2、授歌曲
教師范唱,提問:“同學們,歌曲的節奏旋律是什么樣的?能夠感受出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歌曲的節奏跳躍、旋律動聽,通過歌曲能感受到高興、喜悅的感情。
教師分段教學,學生學唱。教師出示樂譜節奏,請學生跟著老師進行節奏練習。
教師按照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模唱旋律,哼唱主題旋律,注意氣息平穩、自然的演唱。
通過鋼琴彈奏伴奏,學生演唱歌譜,并引導學注意歌曲中的裝飾音及下滑音的地方,以及附點音符的演唱。教師組織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學生注意歌曲情緒、情感的變化。
3、指揮演唱歌曲
引導學生根據2/4拍的指揮示意圖進行演唱,并提示學生注意起拍,手腕的力量。
(三)鞏固環節
教師通過鋼琴伴奏,指導學生正確演唱方法,接著將學生分成四組,采用指揮與演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鞏固歌曲,并上臺展示。
(四)課堂小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
(五)板書設計
略
試題四、印度客商之歌
1.題目:印度客商之歌
2。內容:

3.基本要求:
(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有彈唱示范環節。
(3)試講過程需要有指揮環節。
(4)試講過程中要有適當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作品《野蜂飛舞》,請學生欣賞作品,并提問學生對于作品及作者的了解。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積累量很豐富,順勢揭示課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印度客商之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學生聆聽完歌曲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給我們的第一感受是神秘、靜謐、愉悅的感覺。
2.教師向學生簡單的介紹歌曲《印度客商之歌》。
教師總結:《印度客商之歌》選自歌劇《薩特闊》,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代表作品,本曲的主要段落,悠揚寬廣的長音和快速下行的短音組成了漣波式的樂句,反復流動,形成了明暗相間的色彩和搖晃蕩動的音效,仿佛把人帶到了虛幻縹渺的仙境。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帶領學生完整哼唱歌曲,并提問:歌曲中有哪些音樂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印度客商之歌》為3/4拍,節奏相對簡練,但出現了連音線。
2.教師帶領學生跟隨音樂,完整的演唱歌曲,并提問:這些音樂要素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3/4拍強 弱 弱的規律,帶給音樂明暗相間搖曳晃動的感覺,節奏相對簡練和連音線的使用都造成了音樂連綿,空靈的感覺,神秘感不由產生。
3.教師引導學生完整朗讀歌曲的歌詞,并提問:從歌詞出發,歌曲表達一個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以抒情明快的格調、清新優美的旋律,歌詞富有畫面感,描述著島上的情景,描述出一個神秘、充滿魅力的小島,也表達出人們發現寶藏的愉悅之情。
4.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引導學生以“mi”為母音,帶著這種情感完整模唱歌曲的旋律部分。
5.教師播放歌劇《薩特闊》片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薩特闊”取材于俄羅斯民間敘事長詩,講述的是游唱藝人薩特闊決心為窮人造福,漂泊海外。一日,遇海王之女沃爾霍娃公主,在她幫助下捕得金魚而致富,購了一只大船遠行。途中突遇風暴,海王傳旨須一人殉于海,方能免災。薩特闊義無反顧,投海自沉,誰知因禍得福,沉至王宮后卻得到了與公主沃爾霍娃結婚的機會,婚宴上,他引吭高歌,不料聲震大海,引來狂濤惡浪,把船只都擊沉了。海王于是大怒,下令將薩特闊遣回故里,薩特闊忍痛與公主告別于伊曼湖畔,依依不舍。此時公主悲痛欲絕,頃刻間化成一條清澈的河流,這也就是后來被稱為沃爾霍夫河的由來。
6.教師播放《薩特闊》優秀唱段相關視頻,加深學生對此歌劇的印象。
7.教師帶領全體學生,邊指揮邊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師請同學來扮演歌劇中的人物,來演歌劇中的一個片段,加深對歌劇的了解。
2.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引導學生跟著鋼琴伴奏,嘗試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體現。
(五)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呼吁學生歌劇不僅是音樂歷史長河濃重而充滿色彩的一筆,也是我國音樂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多多了解民族歌劇,感受歌劇的魅力。
作業:課后布置開放性作業,課下搜集其他民族歌劇,下節課分享討論。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五、打起手鼓唱起歌》片段教學
1.題目高中《打起手鼓唱起歌》片段教學
2.內容:

一、歌曲導入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伴奏,教師演唱此首歌曲,并詢問學生,誰知道這首歌曲曲名是什么?曲作者是誰?施光南創作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今天我們再來欣賞-首他創作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二、新課教授
1、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干
以《打起手鼓唱起歌》為背景音樂,通過多媒體呈現新疆的美食與美景,與學生們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
2、初聽歌曲
多媒體播放關牧村演唱此歌曲的版本,引導學生們聆聽;(1)感受本首歌曲演唱者的人聲特點,快速回答出是女高音演唱還是女中音演唱;(2)說一說歌曲給你帶來的感受,像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
3、介紹曲作者及創作背景
邀請學生講一講他們所了解的施光南,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介紹曲作者施光南,并講述該作品在創作過程中發生的趣事。
4、整體感知速度與情緒
教師示范唱,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緒。(速度稍快,情緒.上歡快活潑,體現了新疆人民性格開朗外向,熱情的性格特點。)體會新疆風味歌曲的特點,并模仿一下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節奏型(切分音)。
5、分析歌曲結構
再次播放音頻,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歌曲分為幾個部分,屬于哪種曲式結構? (單二部 曲式)
6、細致聆聽第-部分
感受曲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創作手法? (起承轉合)
7、聆聽副歌部分并感受副歌“崍崍崍”所要表現的情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8、分段模唱歌曲旋律。
9、整體跟唱歌曲,親身體會并表達歌曲情緒。
三、音樂活動
拿出為同學們準備好的新疆特色樂器--手鼓,引導學生邊演唱邊為用手鼓為歌曲伴奏。
四、拓展延伸
播放另外一:首蒙古族長調歌曲《牧歌》,引導學生談- -談蒙古族歌曲帶給你的是什么樣的感受。通過聆聽不同少數民族的民歌,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五、小結作業
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課后搜:集施光南的其它音樂作品進行鑒賞。
板書設計:略
試題六、舒伯特音樂演奏》片段教學
1.題目:高中《舒伯特音樂演奏》片段教學
2.內容:

3. 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
(3)試講中要有演奏教學環節。
一、風格導入
德奧體系是西方音樂非常重要的一支,在作曲技法.上非常考究,
嚴謹的態度融合浪漫風格,是別樣的藝術表達方式。導入新課,
感受奧地利音樂藝術的魅力。
二、作品新授
1、作者介紹
舒伯特(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短短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不同體裁的大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 部歌劇長9部交響樂、19首弦樂四重奏和22首鋼琴奏鳴曲等。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所以被人們譽為“歌曲之王”。么作品感知播放作品主題片段,提醒學生們在旋律走向和伴奏織體方面感知作品情緒。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寫成的一首藝術歌曲,歌詞取材于詩人舒巴爾特的一首浪漫詩。作者通過對這種情景的音樂描繪,表達了他對他那個時代和社會中受到欺騙的弱者的同情。
3、深入分析
反復聆聽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鱒魚》的整體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整體氣氛輕松、活躍),并能夠從譜例所示旋律中發現伴奏織體的奧秘(歌曲開始六小節的前奏,形象地描繪了潺潺流水以及魚在河水里游動的情景。“
奏型也作為歌曲核心音型貫穿始終)。
4、彈唱教學.
教師演唱主題旋律,學生小聲跟唱;
學生視唱旋律,注意作品情緒情感,
教師演奏譜例所示旋律,重點表現六連音部分的輕盈、明快。學生閉目聆聽,可小聲跟唱,腦海中想象音樂畫面;
學生嘗試視奏旋律,首先練習左右手的配合,保證流暢的基礎上再關注音樂形象和情感;
學生分組練習彈唱,博采眾長。(教師巡視指導)
三、拓展創編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編伴奏織體,用不同的伴奏形式重現音:樂形象(以分組討論的形式構建音樂思維,并展示闡述創新原因)。回照照
四、鞏固總結
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所學內容及收獲。
板書設計:略
試題七、嘎吉呦 鑒賞課要求彈旋律唱譜,彈唱高聲部適當鑒賞,指揮高聲部
1.題目:嘎吉呦
2.內容: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需要講解侗族大歌;
(2)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教唱環節;
(3)教學過程中需要體現互動環節。
答辯題目1.簡單介紹侗族大歌。
2.簡單說說本課你采用的導入方法是什么?就音樂課而言,你認為哪種導入方法更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創設情境,分別演唱《采花》和《沂蒙山小調》;提問學生,表現的歌曲曲名分別為什么?都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剛剛老師所表現的歌曲,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四川民歌《茉莉花》和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今天我們的音樂學習同樣和民歌有關。
引入課題,民族歌曲——《嘎吉喲》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較為曲折婉轉輕巧,描繪了一幅大山里美麗安詳的景象。
2.復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感?你聽到了什么有特色的部分?”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侗族民歌,表現了大山里男女之間真摯的情愛,同時又反映出他們對于家鄉美好生活和景色的熱愛。歌曲運用侗族方言進行演唱,營造了一股濃厚的侗族風味,旋律樂句大多都有修飾音,更加豐富了旋律,點綴了歌曲。
(三)探究學習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邊唱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完整播放音頻,并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歌曲中出現多次倚音、下滑音等地方。
4.教師播放視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說倚音、下滑音在歌曲中起到怎樣的作用?除了這些你還能發現歌曲中的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之后,自由進行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倚音、下滑音在歌曲中更能體現侗族民族音樂特點,同時歌曲中還具有雙聲部,人們一起合唱。順勢引出侗族大歌的特點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
5.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完整演唱樂譜。
6.學習侗族方言,填詞演唱歌曲,并唱出婉轉輕巧的特點,唱出空曠的感覺。
7.分組進行競賽演唱,并進行評價。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編創舞蹈、歌詞、旋律等),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編完成后請各組進行表演,并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那一小組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噶吉喲》,領略我國侗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引領到了我們中國美麗飄逸的民族風。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為深入了解到侗族民歌的風味,能夠傳承我國的民間音樂,發揚優秀文化。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民歌作品,對比聆聽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嘎吉喲
侗族大歌
輕巧、婉轉、悠揚
【答辯題目解析】
1.簡單介紹侗族大歌。
【參考答案】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于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這在中外民間音樂中都極為罕見,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
2.簡單說說本課你采用的導入方法是什么?就音樂課而言,你認為哪種導入方法更好?
【參考答案】
本課主要采用的是表演導入,通過教師生動、具體、形象的表現歌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跟本節課“民族歌曲”結合起來,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音樂課堂來說具有特點的是其本身具有的審美性,所有一切能夠表現審美、提升審美的導入對于課堂來說都是好的,而真正好的導入不僅僅在于形式,能夠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主動進行思考才是最好的導入。可以采用的導入方法有音頻、視頻、圖片、故事導入等。
試題八、半個月亮爬上來 合唱課
1. 試講題目:半個月亮爬上來 合唱
2. 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有欣賞對比環節;
(3)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4)試講過程中要有師生互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合唱,學會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學會欣賞對比。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歌曲中意味深長的意境;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二個聲部的學唱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天邊》的合唱視頻,引導學生邊聽邊觀察,提問: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演唱的形式為無伴奏混聲合唱。順勢引入本節課程——《半個月亮爬上來》
(二)歌曲背景介紹
教師簡單介紹作曲家王洛賓,講解此歌曲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半個月亮爬上來》提問:這首歌曲是怎樣一種情緒?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歡快、跳躍,是一首歌頌自由民主的歌曲。
(三)探究學習
教師組織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半個月亮爬上來》,引導學生對歌曲的表現力留下較為完整的印象。
教師示范演唱,學生跟唱。教師講解歌曲中的難點節奏,學生跟隨老師一同擊打節奏,采用分組輪打、接龍的方式,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節奏。
接著教師再次組織學生欣賞無伴奏混聲合唱《半個月亮爬上來》,并排練合唱,學生帶有的感情的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師生共同對欣賞曲及自己排練的合唱進行審美評價,找出自己進一步提高的學習目標。教師組織學生再次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
(四)鞏固提高
播放合唱歌曲《愛因為在心中》,引導學生與《半個月亮爬上來》進行對比感受,并探討這首歌曲應如何分配、表現,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分析想象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重要知識點
(六)課后作業
課后兩兩自由組合,嘗試一人唱高聲部,另一人唱低聲部,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
(七)板書設計
略
試題九、教我如何不想她 歌唱課
1.題目:教我如何不想他
2.內容: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合作環節;
(2)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教唱環節;
(3)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作品進行賞析。
答辯題目1.簡單拓展一下關于趙元任的了解。
2.除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你是怎么讓學生學會“魚咬尾”的創作手法的?請細致說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海韻》,并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婉轉優美的,是趙元任所創作的,今天帶領大家再來學習一篇趙元任所創作的歌曲,順勢揭示課題《教我如何不想她》。
(二)感受體驗
1.教師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抒情,帶有京劇的曲調特點。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主要抒發了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借著對景色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
(三)深入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作品,并提問學生:旋律在進行上有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旋律進行平緩,優美抒情。
2.教師利用成語接龍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同頭換尾,講解同頭換尾特點。
3.再次感受旋律,教師提問學生:同頭換尾的作用?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同頭換尾指旋律在變化重復時,只有尾部有變化,其余部分都保持原樣,有利于鞏固主題旋律。
4.教師與學生共同演唱歌曲
5.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創編,并巡回指導。
6.教師請學生代表進行展示,并請學生之間進行評價,最后針對全體學生表現做總體評價。
(四)鞏固提高
教師根據學生想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為主題,請學生講自己創編的曲子進行演唱,給出大家10分鐘的時間進行自由的練習,在同學們練習的過程當中教師下臺進行相應的演唱指導,時間到后請個別同學上臺進行展示。老師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歌詞是歌曲創作的依托和基礎,歌詞本身應該具有歌唱性,除了優美,更多的要考慮歌詞中所想要抒發的某種情感。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歌詞創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呼吁學生要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
布置課后作業:試著為自己創編的旋律進行編詞。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教我如何不想她
1=E 3/4
深情地,優美的
同頭換尾
試題十、俄羅斯音樂 彼得魯什卡 芭蕾舞劇
1.題目:高中《俄羅斯舞曲》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講授芭蕾舞劇相關知識;
(3)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
一、視頻導入
通過多媒體播放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段《西班牙舞曲》,并詢問學生,能不能說出此選段選自哪部作品?當學生回答出芭蕾舞劇《天鵝湖》后,順勢引入新課。
二、理論知識滲透
(一)在欣賞作品之前,先與學生討論你認為什么是芭蕾舞劇?芭蕾舞劇中包含哪些藝術元素?
(二)在聽取了學生的回答后,教師總結并講解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
1.芭蕾舞劇的概念
芭蕾舞劇是綜合音樂、美術、舞蹈于同一舞臺的戲劇藝術形式。芭蕾舞劇的舞臺表演主要由啞劇和舞蹈兩大部分構成。
2.芭蕾舞的表演方式
引導學生說說芭蕾中的舞蹈表演方式嗎?教師總結:有獨舞、雙人舞、多人舞。
芭蕾舞演員需要完全依靠形體的表現力來完成所有的戲劇要求,訓練有素的舞蹈演員就是通過優美的舞姿和諧的韻律,高超的技巧為我們展現故事內容的。
(三)了解故事梗概
那我們今天要欣賞的《彼得魯什卡》講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請大家一起閱讀一下PPT上面的故事梗概。
三、欣賞樂曲
(一)整體欣賞
1.播放《俄羅斯舞曲》的音頻資料.引導學生感受作品速度——快速。
2.說一說你聽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這個舞曲是柔美抒情的還是熱烈奔放的?適合用于怎樣的場景?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這首作品給了我們熱烈奔放的感覺。《彼得魯什卡》第一場,開始為狂歡節熱烈喧鬧的場面音樂。中間部分是長笛的華彩樂段,魔術師用笛聲賦予木偶以生命。最后龐大的樂隊演奏出熱烈狂放的“俄羅斯舞曲。”
4.播放《俄羅斯舞曲》芭蕾舞劇視頻選段。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共同感受音樂形象。
(二)細致探究
1.同學們覺得這段舞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兩點?(節奏、速度)
2.特別的節奏表現在哪里?前八后十六、四個十六、前十六后八的緊密節奏型。
3.速度是怎樣的呢?樂譜中標注出了,此樂曲為快板,每分鐘116拍。
4.那為什么斯特拉文斯基選用這樣的節奏和速度呢?
(三)體會樂曲
1.教師帶領學生打擊主要音樂主題的節奏。(由慢到快的速度)
2.在節拍器的輔助下,體會每分鐘116拍的速度。(只劃基本拍,讀出節奏,不拍掌)
3.用“la”模唱音樂主題旋律。
(四)再次播放視頻,完整欣賞《俄羅斯舞曲》,深入感受舞曲特點。
四、知識拓展
深入了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他是一位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20世紀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除了本課了解的《彼得魯什卡》之外還有舞劇《火鳥》《春之祭》,交響音樂《士兵的故事》《婚禮》《管樂交響曲》《俄狄普斯王》等。
五、課堂小結
學生暢談本課收獲。教師總結。
希望同學們課后搜集并學習幾個芭蕾舞的動作,下節課來展示一下。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一、野玫瑰
1.題目:高中《野玫瑰》
2.內容: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2)教學過程中體現創編環節;(3)有作品簡介環節;(4)體現有效的師生互動。
一、情境導入
1、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舒伯特的作品《鱗魚》,引導學生回顧歌曲旋律、加深印象,為后面講解藝術歌曲做好鋪墊。
2、教師簡介舒伯特,順勢引出本課課題—一他的另外一首藝術歌曲《野玫瑰》。
二、新課教授
1、聆聽全曲,初步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初次聆聽,在聽的過程中思考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作曲家舒伯特又是通過一種怎樣的情緒來表述這個故事的?
2、復聽歌曲,突破難點
(1)多媒體再次播放歌曲,學生跟隨音頻小聲哼唱,并說說本首歌曲比較難唱的地方或者有特色的地方。
(2)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后,用鋼琴伴奏,學生跟隨伴奏以“la”模唱,并在唱的過程中利用手勢做出漸強、漸弱的力度,培養學生聆聽鋼琴伴奏感受音樂和準確掌握歌曲情緒的能力。
(3)教師進行細節處理后,師生加入歌詞跟隨音頻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曾經有一部熱映的臺灣電影《海角七號》,導演在片尾巧妙的加上改編過的鋼琴版本的《野玫瑰》,其憂傷迷人的旋律,令人魂牽夢繞。教師彈奏鋼琴版本的《野玫瑰》,學生聆聽后談談這兩個版本的異同之處。
四、音樂活動
多媒體出示歌曲譜例,教師將學生分為四組,引導學生進行即興伴奏創編,可采用較簡單的基礎和弦進行編配。之后教師彈奏每個組的創編成果,師生共同選出伴奏最好聽的一組,評為“最佳作曲小組”。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并進行點評與總結。
2、學生在課下收集其他的藝術歌曲作品,下節課大家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二、《東西南北茉莉花》(歌唱課)
1.題目:東西南北茉莉花
2.內容:

3.基本要求:
( 1)課程中設置合唱環節﹔
(2)教學過程中包含指揮演唱環節;( 3)對歌曲的背景知識進行補充講解﹔(4〉教學過程需要在10分鐘內內完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創設情境,分別演唱《川江船夫號子》和《哈腰掛》,并提問學生:歌曲曲名分別是什么?所屬的民歌種類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剛剛老師所表現的歌曲,是四川的船漁號子《川江船夫號子》和黑龍江的搬運號子《哈腰掛》;它們都屬于漢族民間歌曲,漢族的民歌除了號子以外,還有山歌和小調。
引入課題,《東南西北茉莉花》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平穩流暢、婉轉悠揚、抑揚頓挫、豪放激昂,描繪了茉莉花的美麗與純凈。
2.復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樣的?你聽到了哪些有特色的部分?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根據我國東、西、南、北四個不同地區的《茉莉花》匯編的女生合唱,全曲一共為四個樂段,屬于漢族民歌中的小調。小調是產生在群眾日常生活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中的民間歌曲,它的流傳最為廣泛、普遍,形式較規整,表現手法較多樣,具有曲折、細致的特點。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并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每個樂段的不同,音調不同;
4.教師講解每個樂段的特點,并分段教唱。
第一段《茉莉花》音調平穩流暢,朗朗上口,和聲聲部飽滿充實,聲音柔美而結實。
第二段《茉莉花》音調婉轉悠揚,感人肺腑,高低聲部的輪唱呼應使旋律迂回曲折。
第三段《茉莉花》音調抑揚頓挫,一領眾和的合唱詩人精神煥發。
第四段《茉莉花》音調有力,豪放激昂,旋律跳動。
5.分聲部進行學習,體會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強調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和諧進行;
6.教師指揮學生合作演唱歌曲;
7.填詞演唱歌曲,并展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和特征。
8.分組進行競賽演唱,并進行生生互評,教師點評。
(四)鞏固提高
教師播放歌曲《蘭花花》《下四川》《太陽出來喜洋洋》,同時介紹山歌的分類與特點。山歌是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樸、高亢、節奏自由。可分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類。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東南西北茉莉花》,領略我國東、南、西、北不同的音樂風格。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為深入了解到民歌的風味,能夠傳承我國的民間音樂,發揚優秀文化。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民歌作品,對比聆聽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三、《紅河谷》(演奏課)【五線譜合奏】
1. 試講題目:加拿大民歌《紅河谷》演奏課
2. 內容:



【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有樂曲自彈自唱環節
3、試講過程中需要有適當的板書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唱歌曲《紅河谷》
過程與方法:欣賞合唱曲《紅河谷》,通過與齊唱曲的比較,啟發學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唱歌曲加拿大民歌《紅河谷》以積極的態度體驗北美洲音樂的民族風格,從而逐步產生喜愛美北洲民族音樂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唱好《紅河谷》弱起小節和切分音,啟發學生理解該旋律與歐洲音樂風格特點的聯系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紅河谷》音樂片段,讓學生聽著音樂走進課堂。通過多媒體展示加拿大美麗的風光,提問是哪個國家的景色。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順勢講解,加拿大不僅有美麗的風光,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并學唱一首優美動聽的加拿大民歌《紅河谷》。
(二)感知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紅河谷》,引導學生熟悉歌曲的內容。并思考問題:
(1)歌曲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2)歌曲的速度、節拍各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紅河谷》這首歌是流傳在北方紅河一帶的民歌,速度是中速,四四拍。它主要表現了移民北方紅河一帶的居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發展城市,最終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家園。它回顧了人們艱苦創業的歷史,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再次組織學生聆聽歌曲,聽辨歌曲的結構。
(三)演奏實踐
老師彈奏主旋律,學生輕聲模唱或視唱。在反復的演唱中,教師進行提問歌曲中有幾個樂句組成?典型節奏有哪些?樂句間的旋律有何特點?
學時進行分組討論,并派代表作答。
教師點評并總結。在唱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據旋律、節奏的特點,選擇恰當的表現方法及進行有感情地演唱。
教師講解分聲部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分聲部,通過哼唱-演奏-同時唱奏的方式,4人為一組,分組練習旋律。
(1)觀察第一小節和其他小節有什么不同?(弱起)
(2)講解弱起小節和空拍的演奏。
(3)自主學習的二、三、四聲部。
學生練習完畢,教師請學生表現歌曲,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進行總結。
(五)課后作業
課后請同學收集一下我們自己國家的民歌,下節課進行分享。
(六)板書設計
略
試題十四、《我的未來不是夢》C大調(歌唱課)
1.試講題目:《我的未來不是夢》
2.內容: .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教學過程中能進行指揮演唱,掌握基礎的合唱指揮知識;
(3)體現師生互動;
(4)呈現板書。
【教學目標】
1.學生學習和指揮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感悟音樂,培養其對指揮的樂趣。
2.學生通過揮拍的練習,提升其指揮能力。
3.學生能夠掌握指揮4/4拍的揮拍。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能夠掌握指揮4/4拍的揮拍。
難點:學習通過揮拍的練習,提升其指揮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一)師生問好
(二)圖片導入
教師播放合唱《彩虹》,引導學生聆聽,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這一合唱的靈魂是誰?由本節課要學習的揮拍知識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學習歌曲
(一 )多媒體播放歌曲。
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是幾拍子的歌曲?
(二)學唱歌曲
學生自由分組,學唱,有困難的節奏各自提出解決方法,大家共同討論,老師進行集體甄選和講解,再次進行演唱。
(三)溫故知新
1.回顧指揮的姿勢及起始等知識。
2.4/4拍指揮圖示及揮拍的講解,而后老師揮拍示范,引導學生發現4/4拍的揮拍力度與表現。
3.引導學生進行揮拍的練習。針對揮拍時胳膊硬,不流暢,揮拍時要順勢而為等問題,進行糾正。
4.學生自唱歌曲,同桌面對面進行揮拍練習,感受揮拍時的肢體和律動,并相互糾正。
5.學生隨音頻進行揮拍練習。提示,指揮時的情感也要表現出來。
三、鞏固環節
1.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組內進行練習,而后小組展示。
2.師生之間、組間進行評價。
四、音樂活動
1.欣賞合唱歌曲《飛來的花瓣》,觀看視頻中指揮的流暢、舒展的指揮動作,猶如指尖的舞蹈一般, 妙不可言。在觀看時,學生可以模仿其動作及情緒。
2.學生自由討論,作品的情緒,指揮者是如何通過指揮來實現的?
3.總結:情緒起伏大,則指揮手勢的線條則大,反之則小。活潑跳躍的作品,則指揮也會以點拍的指揮手勢,表現作品的情緒情感。
五、課堂小結
在課程結束前,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并進行歸納總結,情感升華。
師生互道再見,下課。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五、《隱形的翅膀》(歌唱課)
1.題目:隱形的翅膀
2.內容:

3.基本要求:
( 1)教學過程10分鐘之內完成;
(2)教學中要通過歌詞的分析,講解歌曲情感;
(3)教學過程要體現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歌曲。
(4)要有適當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并設問:如果你們有一對翅膀,你們想要做些什么呢?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價并總結: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渴望有一雙翅膀,其實你們、我,我們大家都有一對翅膀,一對隱形的翅膀,它帶領我們越過艱難險阻,跨過荊棘載途,飛向光明,飛向希望,接下來就讓咱們一起學習這首《隱形的翅膀》。
(二)初步感知
完整的播放一遍作品,并設問:通過聆聽思考這首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評價并總結:同學們聽得非常仔細,這首歌曲同學們可能都比較熟悉,它由王雅君作詞作曲,張韶涵演唱,歌曲優美動聽,速度是中速。
(三)欣賞歌曲
1.朗讀歌詞,并設問: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歌詞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堅強,每一次都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教師追問:為什么選擇這幾句?
學生自由發言。(從這幾句歌詞感受到只要堅強勇敢面對挫折,夢想就會實現。)
教師總結并評價:這位同學非常的好,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的想法?
學生自由發言。(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有風就飛多遠吧。)
2.再次播放樂曲,教師組織學生前后四人小組討論,并設問: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組討論隱形的翅膀到底代表了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評價并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都不錯,隱形的翅膀就是指在生活中我們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和燦爛的笑容。
3.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們的夢想是什么?
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
4.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演唱樂曲,注意樂譜的第七行的字母D.S.,反復記號,表示從標有處反復,至Fine處結束。
5.教師指揮,學生齊唱。
(四)鞏固提高
1.分組表演:請同學們以六人為一小組,分組編排一個小故事,內容要表示面對挫折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內涵。
2.選取小組展示:時間已經到了,請這組同學展示一下。同學們覺得這組同學表演的怎么樣?
3.學生集體發言:表演很生動,很形象,很有渲染力,立意也很深刻。
教師評價并總結:老師也覺得這組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出色。
(五)小結作業
1.教師總結:今天學習了這首《隱形的翅膀》,了解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感知歌曲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在之后的生活中應該以信念的力量,勇敢面對挫折,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
2.作業:下課之后,搜集有關勵志的歌曲,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六、《春游》(合唱課)
1、試講題目:《春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 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設計歌曲的欣賞環節,要有演奏高聲部的環節;
(3)體現師生互動;
(4)呈現板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一)新課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學生欣賞并跟隨音樂跟唱。教師順勢介紹作者——李叔同,導入本課。
(二)新課教學,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
同學們,李叔同除了寫有《送別》外,還寫了《春游》,教師順勢利用多媒體播放《春游》的歌曲,介紹創作的時間等基本情況。
同時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聽到了幾條旋律?結合譜例說歌曲的結構是什么?
學生傾聽音樂,并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
2、分段欣賞
(1)第一段
教師組織學生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并提問:該片段的情緒是怎樣的?用了什么樣的創作手法創作的?
學生自由討論,并回答。
教師補充并總結。(活潑、 跳躍的、輕快的;同頭異尾。)
(2)第二段
接著播放第二段歌曲給學生聽。提問:該片段給你感受到了什么?它與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點評并總結。該片段更加的活潑歡快和跳躍力度上較強,情緒上,更加活潑;與第一段的不同在于變化音的使用,使音樂更加的美妙和舞曲的感覺。
(3)哼唱歌曲
學生按歌曲節奏,進行歌曲分句。分句熟悉歌曲旋律,并進行學唱。學生分小組以接龍的形式,進行對應句的旋律演唱。全體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二、鞏固環節
將學生分成兩小組,分別進行練習演唱,而后小組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再次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七、《渴望春天》
1.題目:渴望春天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對作曲家進行簡要介紹;
(3)試講過程中需要有彈唱示范環節
(4)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彈奏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并設問:同學們對這首作品了解嗎?
學生通過思考自由作答。
教師評價并總結。引入課題,《渴望春天》。
(二)整體感知
1.初聽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優美,速度中速,情緒歡樂活潑。
2.復聽歌曲,并設問:這首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并揮出此節拍的揮拍方式。
學生自由發言并示范揮拍。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節拍為6/8拍,6/8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次強弱弱。教師繪制出6/8拍的指揮圖示,并引導學生在此揮拍。
3.教師請學生暢談對莫扎特的了解。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
(三)探究學習
1.用鋼琴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彈琴,引導學生學唱旋律,并提示學生注意弱起小節,附點音符等地方的正確演唱。在學唱過程中,發現同學們連音線部分演唱不夠準確。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連音部分,并回顧延音線相關知識: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被稱為延音線。延音線是連于兩個或多個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間,功能是延長這個音,唱法則按照節拍唱完即可。并以畫“V”為單位拍的形式引導學生演唱正確時值,并反復練習,最后完整演唱旋律。
4.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歌詞,同時提問:歌曲的歌詞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
5.教師彈奏鋼琴,引導學生將歌詞帶入歌曲中跟琴演唱,同時思考:歌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有三段歌詞,內容表達了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6.教師指揮,學生跟隨指揮完整演唱歌曲,同時帶入對春天的向往與熱愛的情感演唱。
(四)拓展延伸
用《春天的故事》與《渴望春天》作對比,找出《渴望春天》音樂情緒、演唱方法的不同。之后請兩位同學進行自由發言,最后根據生生評價、教師總結的方式展開討論。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莫扎特的其他音樂作品,對比聆聽一下,下節課一起來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八、《掀起你的蓋頭來》
1.題自:掀起你的蓋頭采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設計課程環節要貫穿舞蹈動作;
(3)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4)試講時需要重難點明確且突出。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展示新疆維吾爾族舞蹈。
教師設置問題:新疆典型的舞蹈都有哪些基本動作?做一下展示。
學生回答并做展示。
教師歸納總結,引入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
(二)初步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學生: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給我們的第一感受是歡快、幸福的。
2.教師向學生簡單的介紹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
教師總結:《掀起你的蓋頭來》是王洛賓先生根據在甘肅河西走廊采集的維吾爾族民歌《亞里亞》改編而來的。根據新疆特殊的地理因素,造就了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爽熱情、自由灑脫的個性。而他們的舞蹈也充滿了激情,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有它典型的動作,比如扭脖子、翻手腕、墊步等。
(三)探究學習
1.欣賞歌曲
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
(1)老師彈奏鋼琴,并范唱樂譜。
(2)教師范唱,學生模仿并練習。教師引導注意樂譜中的附點音符。
(3)教師指揮學生根據節拍歌唱樂譜。
(4)學生演唱樂譜,師生評價。
2.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新疆的基本步法(多媒體展示)
進退步、踏蹲旁點步、手勢等(多媒體展示)
老師設置問題:音樂中典型的節奏型是什么節奏?
學生討論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
學生再次練習切分音的舞蹈動作(動作打開,虎口打開放松,加入聳肩),感受弱拍給以強勢的力度。
3.完整表現
教師帶領學生朗誦歌詞,并提問:歌曲描述怎樣的內容?表達什么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
教師請學生加入動作,完整表現歌曲。
(四)拓展延伸
結合音樂,創編舞蹈。
1.由老師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將學過的舞蹈動作進行整合。
2.學生結合舞蹈唱樂譜,師生評價。
3.學歌伴舞表演
(五)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作業:課后布置開放性作業,課下搜集其他民間歌曲,下節課分享討論。
【板書設計】略
試題十九、《土撥鼠》
1、題目:《土撥鼠》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過程中需要互動和評價過程;
(3)試講時需要有彈唱示范環節;
(4)試講時需要介紹貝多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兩首音樂的片斷請大家欣賞,聽完之后談一談這兩首作品在內容和情緒上有什么相同之處?(播放小提琴曲《思鄉曲》、交響曲《念故鄉》片斷)。
順勢導入本節新課貝多芬作品《土撥鼠》。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完整播放音樂,并提問: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通過聆聽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給我們一種優美抒情的感覺。
2.再次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是中速地,情緒是優美的。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用“la”哼唱音階,并提示學生在演唱時注意要用科學規范的方法進行歌唱,注意保護嗓子。
2.教師帶領學生視唱旋律,并發現弱起小節,在演唱弱起時要把握好第一拍弱起要弱唱。并提問:音樂中加入弱起的意義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旋律中加入弱起可以加強音樂的傾訴感,帶有訴說的感覺。
3.帶領學生進行朗讀歌詞,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通過強調曾經土撥鼠陪伴著作者,對于土撥鼠的懷念和思念,感受作者對土撥鼠的喜愛之情。
4.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充分體會歌詞內涵。
5.教師請學生根據搜集資料,介紹作者貝多芬。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
6.教師帶領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另一首作品《歡樂頌》,感受《歡樂頌》的音樂情緒。
7.再次完整演唱《土撥鼠》
(四)拓展延伸
請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十分鐘的時間。
模仿和學習多媒體上出示的手語動作,加入到歌曲當中。
請學生上臺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告誡同學們珍惜美好時光,珍惜陪伴我們的每一個人或小動物并熱愛家鄉的情感。
請同學們課后書寫一篇自己心中的陪伴者,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保衛黃河》
1. 試講題目:保衛黃河
2. 內容:

3.基本要求:
(1)帶領學生哼唱節奏;
(2)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3)教學過程中體現3個有效問題的提問并作出評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出示有關抗日的資料。講述故事創作背景。
導入新課《保衛黃河》。
(二)初識歌曲
初聽歌曲《保衛黃河》,并提問學生聽完是什么感覺?
學生思考后作答。
教師點評并總結。如:歌曲的力度堅定有力,節奏短促跳動,非常有激情。
教師順勢提問:對作曲家冼星海有什么了解?
學生討論后進行回答。
教師給予肯定性評價并總結。
教師提問:有哪位同學了解歌曲穿做的時代背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三)學唱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再次播放《保衛黃河》,并向學生范唱,學生跟唱。教師講解歌曲特點,演唱中注意的事項等。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聲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堅定有力。教師講解歌詞,并提問:歌詞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學生分組演練并展示演唱。
師生共同評價。
師生一起演唱《保衛黃河》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五)小結作業
課后收集作曲家冼星海的相關資料,了解他還有哪些作品,下節課分享交流。
六、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一、《祝酒歌》侗族民歌(鑒賞課)
1.題目:祝酒歌
2.內容:
3.基本要求
(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過程中貫穿歌曲的音樂要素講解。
(3)試講過程需要有至少3個提問環節的設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講解歌壇趣事,吸引學生注意,引出作者——施光南。
并總結:施光南曾經說過:“‘愛國’是我創作永恒的主題。”,走近施光南,深入學學習他的作品,順勢導入新課。
(二)感受體驗
1.簡介作曲家,整體欣賞歌曲。
(1)初次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情緒(師:歌曲表現什么樣的音樂情緒?)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現了粉碎“四人幫”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
(2)再次欣賞樂曲,給樂曲劃分為3個段落。
2.欣賞第二段
(1)相比之前的音樂,這部分有什么變化?(第一段情緒比較優美、舒展,第二段音樂比較歡快。)
(2)學生視唱歌詞,體會歡快、活潑的情緒。
3.欣賞第三段
(1)教師播放第三段,提出問題:這一段旋律有哪一句的影子?情緒有什么變化?(在第三段的前半部分采用了從A和B中派生出來的新因素,形成了一個對比性的段落C。)
(2)這一段帶給你什么感受?(這一曲調是從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演變而來,經過作曲家將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抒發了各族人民喜慶勝利的歡樂情緒。)
4.了解復二部曲式,老師展示歌曲的曲式結構。(師:復二部曲式是相對于單二部曲式更加復雜的一種曲式,它是建立在單二部曲式的基礎上的,由兩個二部曲式構成的樂曲稱“復二部曲式”。)
5.完整的演唱《祝酒歌,體會,億萬人民歡慶十月勝利激動、喜悅的情緒。
(三)鞏固提高
1.欣賞《飲酒歌》,感受中外音樂的不同風格。(《飲酒歌》是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作曲,皮阿維作詞。作于1853年。為所作的歌劇《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意大利歌劇之王帕瓦羅蒂及其女伴唱的版本很有感染力。)
2.了解《飲酒歌》的故事背景:當時男主角阿爾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奧萊塔舉行的宴會中舉杯祝賀,用歌聲表達對薇奧萊塔的愛慕之心,薇奧萊塔也在祝酒時作了巧妙回答。第二段結尾處兩人的對唱表達了他們互相愛慕之情,最后一段客人們的合唱也增添了這首歌的熱烈氣氛。這首單二部曲式的分節歌,以輕快的舞曲節奏、明亮的大調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動機貫穿全曲,表現了主人公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充滿青春的活力。同時又描繪出沙龍舞會上熱鬧、歡樂的情景。
(四)課堂小結
1.學生談欣賞感受,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課下多去關注中西方音樂,分析歌曲的調式調性、曲式結構。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二、高中音樂《亞洲雄風》
1、題目:《亞洲雄風》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過程中需要有小組合作環節
(3)試講過程中需要有適當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視頻(背景音樂為《亞洲雄風》),并提問同學畫面中所展示的內容,是否了解相關的背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引入課題——《亞洲雄風》。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教師設問:通過聆聽第一遍樂曲的旋律,你體會到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的旋律非常有力,所以體會到一種力量感、自信的感覺。
2.教師講解關于樂曲的背景知識。
(三)深入賞析
1.復聽樂曲,教師設問:你認為本首樂曲的旋律以及歌詞的特點在哪里,為這首樂曲的情緒渲染起到了什么作用?同學小組之間可以討論一下再做回答。
2.播放樂曲并留出3分鐘討論時間,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教師點評并總結:在主題旋律的部分,需要強調的字都出現在每小節的強拍上。
3.教師繼續引導同學思考:通過樂曲的聽賞、學唱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樂曲的基本內容,那么對于本首歌曲更深層次所能傳遞出來的一種對于民族、對于國家甚至說對于世界的一種情感高度,同學們有著怎樣的體會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
4.學生以4人為一組,進行歌詞的練習朗誦環節,可以集體朗誦或分句朗誦等多種形式自由進行展示。
5.選出3組進行展示,學生間互相點評,教師進行指導并點評。
6.再次復聽樂曲,學生跟著音頻小聲哼唱,熟悉旋律。
7.教師彈琴帶領同學進行旋律的學習演唱,期間指導學生注意樂曲強弱的控制。
8.教師彈琴,同學完整并有感情地演唱樂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對于該曲的旋律進行填詞。
2.挑選3位同學進行分享,同學互相點評。
3.教師點評并總結。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通過對《亞洲雄風》的學習,學會了演唱本曲,并且還了解了相關的背景知識,體會到了作為亞洲兒女的一種自豪感和幸福感,那么類似于這樣流傳度非常高的鼓舞人心的曲子我們平時一定還有很多的素材,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下堂課我們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三、《百鳥朝鳳》
1題目:《百鳥朝鳳》鑒賞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有分段賞析的環節;
(3)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4)聽辨和區分各樂段的主題旋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設置情境,播放各種鳥類叫聲的音頻,并引導學生想象鳥類的形象:在音樂中,很多樂器也能模仿出音頻中鳥類的叫聲,而且非常形象,大家想一想都有哪些類似的樂器?
2.學生自由討論,對器樂模仿的話題已經議論的熱火朝天,引入今天的音樂主題——嗩吶名曲《百鳥朝鳳》。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教師引導學生:歌曲的旋律表現了什么音樂形象?又是什么速度?
總結:各種鳥類鳴叫嬉戲的場景,氣氛歡快跳躍。樂曲速度自由,屬于散板。
2.教師為學生們簡介《百鳥朝鳳》的相關知識和嗩吶的樂器知識。
(三)探究學習
1分段聆聽樂曲,區分每一段的主題旋律: 同學們,每一段主要表達了什么主題?
教師總結:第一段主題旋律清晰地展示出曲調風趣、幽默,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風格。
第二段運用嗩吶的各種演奏技法模仿不同鳥類的聲音特點。
第三段延續歡快、喜慶的音樂形象,對樂曲進行了概括和總結。
2.帶領學生賞析第二段,并提問:這一段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嗩吶模仿了多種鳥類的鳴叫聲,演奏技法多樣,一共有幾種鳥類的叫聲呢?
學生回答:布谷、公雞、喜鵲等。
3.教師引導學生賞析第三段,并對比第三段在演奏方面與第一、二樂段有何不同。
教師總結:第三樂段雜糅了第一樂段的旋律因素和第二樂段的華彩演奏技法, 形成了更加完整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
4.完整聆聽樂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師播放鋼琴版《百鳥朝鳳》,并提問:不同樂器風格下的《百鳥朝鳳》有怎樣不同的藝術表現呢?
學生自由交流,抒發感受,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獨奏曲《百鳥朝鳳》,感受到了嗩吶獨特的樂器魅力,希望同學們能夠繼續關注民族音樂的發展,喜愛優秀民族文化。
課后作業:針對《百鳥朝鳳》寫一篇小小的聽后感受,下節課進行分享。
試題二十四、花兒與少年
1.題目:演奏教學試講
2.內容:《花兒與少年》
教學提示:為各聲部選擇合適的樂器。
附譜例:

3.基本要求:根據指定內容進行片段教學設計與試講(約10分鐘)
(1)展示器樂合奏教學過程
(2)依據譜例邊彈邊唱第二聲部旋律;
(3)依據譜例邊哼唱第二聲部旋律邊指揮;
(4))展示板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演唱歌曲《花兒與少年》。
引導學生說出是哪個地區的民歌。從而引出本課內容。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完整播放器樂合奏《花兒與少年》錄音,思考:器樂合奏與歌曲帶來的不同效果有哪些?結合學生答案講解四部和聲的簡單知識。
⒉.復聽音樂。彈唱《花兒與少年》主題旋律,學生隨音樂視唱旋律。
3.指法教學。全班分四組進行分聲部視譜,引導學生分析旋律的音域,找出手指的最佳演奏位置。
4.細節處理。講解第1、3、5小節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節奏型的演奏注意事項,如:演奏完第一拍后不要停頓,要和第二拍的十六分音符無縫銜接。
三、鞏固環節
1.全班分小組進行練習
⒉各組匯報練習成果,教師點評。
四、音樂活動
為作品編配打擊樂伴奏,教師指揮全班共同表演。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五、熱巴舞曲
1.題目:音樂與舞蹈教學試講
2.內容:《熱巴舞曲》
附譜例:

3.基本要求:根據指定內容進行片段教學設計與試講(約10分鐘)
(1)展示音樂與舞蹈教學過程;
(2)依據譜例邊彈邊唱旋律;
(3)依據譜例邊哼唱旋律邊展示藏族舞蹈動作;
(4)適當展示板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演唱歌曲《天路》
學生說出歌曲所屬的民族。引出藏族舞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初次觀賞。引導學生思考:藏族舞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結合學生答案講解藏族舞的主要分類,以及熱巴舞的特征。
⒉教師示范藏族舞的造型和動作,學生模仿。
3.再次觀賞。提示學生關注《熱巴舞曲》主題的節奏、音色、旋律特征。
4.旋律教學。教師彈唱主題旋律,學生打拍哼唱。
三、鞏固環節
1.教師展示藏族熱巴舞動作組合,學生觀看。
⒉學生分小組采用拆分重組法進行舞蹈創編,組內練習。
3.學生分小組展示創編成果,互評,教師點評。
四、音樂活動
拓展欣賞藏族舞作品《溜溜的城,溜溜的情》,學生暢談觀后感。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板書設計:略
試題二十六、數鴨蛋
1.題目:編創教學試講
2.內容:《數鴨蛋》
教學提示:以《數鴨蛋》為例,講解旋律發展的手法。
附譜例:

3.基本要求{根據指定內容進行片段教學設計與試講(約10分鐘)
(1)展示音樂編創教學過程;
(2)依據譜例邊彈邊唱旋律;
(3)依據譜例邊哼唱旋律邊指揮;
(4)展示板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唱歌曲《敖包相會》。
學生說出1、2句之間,3、4句之間的旋律關系。引出變化重復手法的研究。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完整播放《數鴨蛋》,思考:歌曲一共包含幾個樂句?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結合學生答案講解變化重復手法的分類。
2.復聽音樂。彈唱《數鴨蛋》旋律片段,學生視譜哼唱。感受換頭合尾帶來的聽覺效果。
3.知識應用。教師結合換頭合尾的手法特征,舉一反三進行
創作示范。
三、鞏固環節
1.實踐練習。給4小節旋律,學生根據換頭合尾的手法進行4小節的續編練習。
⒉學生演唱自己的創編成果,互評,教師總結評價。
四、音樂活動
教師播放兩段音樂,學生聽辨哪一首應用了換頭合尾的創作方式。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板書設計:略
教資面試高分指南筆記,從穿著禮儀、到結構化、試講、答辯,讓你輕松應對考試,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免費獲取↓↓
備考資料包:【歷年面試真題】【結構化專項資料】【教案模板】【逐字試講稿】
面試必備手冊:【結構化面試題本200題】【結構化必背時政熱點】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