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教資面試真題及答案匯總>>】【在線真題庫>>】
2021上半年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已結束,233網校更新了本次考試真題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參考!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小事情
1題目:《小事情》唱歌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講授時注重講清楚歌曲表達的道理。
(3)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師生互動。
(4)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教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過一首歌叫《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還記得歌曲揭示的是一個什么道理嗎?
學生自由回答。(團結就是力量)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的沒錯,就是團結的力量。今天要學習另外一首美國的關于團結的歌曲《小事情》。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多媒體,初聽《小事情》,提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情緒分別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音樂速度稍快,情緒是歡樂地、活潑地。
2.復聽歌曲,請學生跟著音樂身體律動,用手畫旋律線,并思考: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演唱形式是齊唱與合唱。
接著教師介紹合唱的相關知識:合唱是指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同時演唱同一首多聲部歌曲。按聲部的數目,分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哈唱等。按人聲類別,可分為男聲合唱、女聲合唱、混聲合唱、童聲合唱等。無樂器伴奏的合唱稱為無伴奏合唱。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彈奏鋼琴,帶著學生做開嗓練習。組織學生邊做柯爾文手勢邊演唱C自然大調的音階,并且提示學生,在練習中注意不要喊唱,表情微笑,注意音準。
2.教師彈奏鋼琴,范唱歌曲齊唱以及合唱的第一聲部旋律, 請學生小聲跟唱旋律,提示學生注意氣息保持連貫。
3.教師彈奏鋼琴,教唱第一聲部的旋律,請學生再次感受旋律的優美。
4.教師邊彈奏鋼琴邊演唱第二聲部, 學生配唱第一聲部,帶領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的兩個聲部旋律
5.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并思考:小水滴是如何變成小溪、湖水、大海的呢?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小溪、湖水、大海由小水滴匯聚而成的。這首歌曲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當人們團結在一起的時候,力量是無限的。
6.教師組織學生將歌詞帶入旋律,進行填詞演唱。提醒學生注意在二聲部演唱時的音準以及音色的和諧統一。
7.教師播放音樂,請學生帶有活潑、輕快地情緒再次完整的分聲部演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
教師語言引出:從《小事情》這首歌中,我們懂得了千萬小水滴能會聚成大海洋,小沙粒能會聚成大山。
請同學們以前后四人為以小組,十分鐘的時間,合作將這種情景用舞蹈語言表現出來,以“團結舞會”為主題。學生進行展示。.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大家很有創造力,通過大家的舞蹈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和大家合作中的熱情。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美國歌曲《小事情》旋律優美、活潑的特點,教師呼吁學生熱愛生活、團結互助,用一顆熱情的心去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美國歌曲的旋律美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美國的其他音樂作品,感受歌曲的特點和旋律,下節課一起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小學音樂《軍隊和老百姓》
1.題目:《軍隊和老百姓》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體現音樂活動環節;
(3)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
(4)需有適當板書。
一、作品導入
教師播放自己的二胡獨奏演出視頻《軍隊和老百姓》片段。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二、新課教授
1、初步感受
教師播放作品音頻,引導學生判斷音頻中的主奏樂器是什么?作品是什么樣的音樂風格?
2、作品介紹
3、深入欣賞
(1)再次播放作品《軍隊和老百姓》,引導學生發現作品的速度、情緒的不同。
(2)抒情段落出現了幾次?引導學生判斷并說出曲式結構。
(3)學生分小組具體討論每段的情緒。
4、主旋律視唱
教師范唱譜例中的主旋律部分,學生思考:
(1)A段與B段的異同。
(2)A段與B段情緒差異的原因。
三、音樂活動
教師組織“模仿二胡演奏”環節。
四、小結作業
課下找一找其他二胡作品或有關軍民魚水情的歌曲。
板書設計:略
采蓮謠
1.題目∶小學《采蓮謠》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揮演唱歌曲;
(3)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
(4)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鋼琴彈奏音階問好)
二、朗誦導入
(二)欣賞視頻(感受在夕陽下,美麗的水鄉,小朋友撐著船采蓮的景象。)
同學們,我們來欣賞視頻,請說說視頻里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視頻里的景象美嗎?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點評總結。
PPT出示歌詞內容
1.請一位同學進行配樂詞朗誦。
2.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3.教師總結︰這首優美的詞叫《采蓮謠》(在詞的上面出示名稱《采蓮謠》,由我國詞作家韋瀚章所寫,作曲家黃自先生為這首詞譜曲,寫出歌曲《采蓮謠》。)
4.簡介詞曲作者,引出本課課題。
三、新課教授
(—)初步聆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意境。
多媒體播放歌曲,教師設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應該怎么演唱?
學生聽后作答,教師總結:速度稍慢,要生動地演唱。
(二)聽唱法小聲跟唱歌曲。
教師引導學生跟隨音頻小聲跟唱,并說說歌曲哪里比較特別或難掌握的地方。
學生聆聽、跟唱后指出,延長音記號。和X.XX這個節奏型出現了6次。
(三)學生跟琴演唱突破難點。
(四)跟琴學唱全曲。
(五)教師指揮,引導學生根據指揮完整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鞏固練習
教師將學生分為2小組為一大組的形式,進行歌曲合唱,并選出配合最好的一組。
五、音樂活動
(一)引導學生以6/8拍的節拍特點模仿撐篙劃船的動作,并進行展示。
(二)分小組討論并為歌曲配上律動,請個別小組展示。(配《采蓮謠》的伴奏音樂)
六、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并進行點評與總結∶歌曲《采蓮謠》詞曲優美,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水鄉畫卷,我國還有很多這樣優秀的音樂作品,希望同學們多去發現與欣賞。
板書設計∶略
1.題目:小學《土撥鼠》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有豎笛教學環節;
(3)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
(4)需有適當板書。
一.視頻導入
教師播放土撥鼠的視頻,憨態可掬的樣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土撥鼠可愛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貝多芬筆下的土撥鼠是怎樣的呢? "順勢導入課題一《 土撥鼠》
二、新課教授
1、初步感知
教師播放歌曲音頻,提問:作品是什么調?什么拍子? (C大調,6/8 拍);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略帶憂傷.)
2作品介紹
《土撥鼠》是一首感情真摯淳樸的歌曲,為兩段體結構,旋律由平穩轉向上行又作下行,表現了流浪者和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情景。
3、旋律學唱
(1)教師范唱第一聲部,學生邊劃拍子邊感受旋律律動;學生學唱第一聲部,注意氣口;
(2)教師范唱第二聲部;學生學唱第二聲部,注意休止符時值;
(3)教師范唱第三聲部;學生學唱第三聲部,注意休止符時值;
(4)教師彈琴伴奏,學生分ABC三組分別演唱三個聲部,注意旋律柔和、連貫;各聲部之間的和諧、統一。
4、學吹豎笛
(1)學生用豎笛自由練習三個聲部的旋律,教師巡視指導;
(2)全體學生分別吹奏三個聲部旋律,教師彈琴伴奏;
(3) A組學生吹奏第一聲部; B組學生吹奏第二聲部; C組學生吹奏第三聲部。當- -組學生吹奏本聲部旋律時,其他兩組輕聲哼唱其余兩組旋律與其配合。
5、豎笛合奏
ABC三組學生合奏《土撥鼠》,教師彈琴伴奏。
三、鞏固拓展
教師播放鋼琴演奏的《土撥鼠》,學生對比聆聽鋼琴版、豎笛版和聲樂版的區別,鼓勵學生發言。教師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四、小結作業
1、在課堂接近尾聲時,引導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
2、課下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有關動物的作品,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板書設計:
土撥鼠
1=C 6/8
貝多芬
情緒:略帶憂傷
1.題目:小學《送別》
2.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指揮二聲部合唱;
(3)體現師生互動; .
(4)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一、情境導入
上課伊始,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首詩,請大家仔細聽它的內容: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教師設問:這首古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表達了友人惜別的依依不舍)。
接著,老師演唱一首歌曲,大家-起來聽一聽,歌曲是怎樣表達和友人之間的離別之前的。(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
設問:歌曲中哪句歌詞打動了你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這么有詩意的歌詞表現了這位朋友對他的小伙伴不舍分離的心情.)
大屏幕出示這首歌的詞作者:李叔同,他是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引出本課課題一《 送別》。(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授
1、聆聽歌曲
多媒體播放歌曲,學生邊聽邊思考: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歌曲的情緒是悠長、深情地,速度是較慢的,并且旋律線較為平緩,以級進為主。
2、旋律學唱
(1)教師帶領學生跟著鋼琴-起來哼唱旋律。
(2)發現并解決哼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附點節奏的時值唱不滿。解決:老師請學生跟著老師準確地把這一句演唱一遍.
(3))從頭開始演唱上半部分,教師點評。
3、二聲部學唱(分高低聲部學唱)
師:大家唱得都不錯,接下來呀我們到了二聲部合唱的部分了,對于大家來說呢第二聲部的演唱配合是比較難把握的,同樣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難題。
(1)同學們跟老師的鋼琴先唱低聲部,再加入高聲部演唱。
(2)加入歌詞演唱歌曲。
(3)師生配合演唱:在二聲部的部分,學生唱第二聲部,老師把第一聲部加進來。注意歌曲中的反復記號(Fine. D.C.),
教師板書。
(4)掌握第二聲部的演唱后,鞏固一遍第一聲部。
(5)女生演唱第一聲部,男生演唱第二聲部,注意配合的齊、準、合。
(6)教師指出演唱中的細節問題:第- -聲 部的聲音不要過大,否則會蓋過第二聲部,同時要注意氣息要穩,在唱的過程中不要斷。
(7)教師指揮,學生再次完整且有感情地演唱二聲部歌曲《送別》。
三、鞏固練習
教師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兩人唱第- -聲部, 兩人唱第二聲部,注意兩個聲部要保持音色均衡。之后進行師生互評。
四、音樂活動
運用課前老師準備的小型打擊樂器(沙槌、三角鐵、木魚等),為歌曲進行即興伴奏。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伴奏;學生一邊演唱,一邊敲擊打擊樂器,深情飽滿地演繹音樂。
五、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并進行點評與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李叔同的《送別》這首歌,歌曲表達了作者對朋友即將離開時依依不舍的心情,那么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些關于友人惜別的歌曲我們下節課來分享。
板書設計:略
小學音樂《踏雪尋梅》
1.題目: 《踏雪尋梅》唱歌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雙聲部合唱環節。
(3)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師生互動。
(4)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一)新課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冬天白雪皚皚的照片,并提問:同學們,你們在冬季最愛做什么事情?
學生自由回答。
不一樣的冬天吧,順勢揭示課題《踏雪尋梅》。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多媒體播放音頻,并提問歌曲的節拍?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全曲2/4節拍。
2.教師再次多媒體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情緒?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通過本首歌曲可以感受冬季魅力的景色以及雪天快樂的情緒。
(三)學唱歌曲
1.采用歌曲元素進行發聲練習,教師提示學生采用“啊”的聲音進行發聲練習,注意嗓音保護。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跟唱。
教師提問:歌曲演唱形式?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并組織學生針對性練習:分成兩個音樂小組分聲部進行練習。
3.教師范唱,其余學生演唱樂譜。
教師提問:雙聲部演唱可以和伴奏完整的合下來嗎?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先探索,之后總結并講解: 2/4 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接下來老師用指揮的手勢配合
4.加以指揮完整演唱樂譜。
5.教師引導學生有節奏/有感情/有表情/加動作朗誦歌詞,并請學生思考:歌詞中描繪的景色。
6.教師引導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提問學生:還知道黃自先生的哪些作品?
小組學生拿出預習的關于黃自先生的背景以及作品。
教師總結:除了《踏雪尋梅》外黃自先生還有《長恨歌》《西風的話》 等很多作品。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以黃自為主題,請學生分享黃自的另外一部作品《西風的話》。學生進行欣賞。
教師評價并總結。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課重難點,教師呼吁學生珍惜如今的美麗時光。
布置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略
牧歌
1.題目:《牧歌》欣賞教學
2.內容: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蒙古草原風光的旅游宣傳視頻,視頻中是哪個地區的特色景色和美食呢?
視頻中的播放的蒙古地區的大草原風光,還有特有的奶茶、馬奶酒和手抓肉,那今天我
們就來走進蒙古大草原,領略大草原的美麗風光,順勢引入課題《牧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完整播放男高音獨唱《牧歌》,并提問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明確:歌曲的情緒是抒情地,速度是緩慢的,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2教師再次完整播放男高音獨唱《牧歌》,并提問能夠在歌曲中感受到怎樣的畫面?
明確:藍藍的天空上,漂浮著許多潔白的云彩,天空下有綠色廣闊的大草原,草原上有成群的
羊兒,有的在奔跑,有的在悠閑地吃著草,- -幅愜意悠然的景象。
(三)深入賞析
1.教師播放男高音獨唱《牧歌》,并引導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同時畫出歌曲的旋律線條,觀察線條起伏思考旋律有怎樣的特點?
2.教師再次播放男高音獨唱《牧歌》,并提問聽完男高音的演唱,你有怎樣的感受?
3.教師完整播放歌曲,引導學生結合歌詞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4.教師播放《牧歌》演唱視頻,并引導學生結合歌曲思考蒙古長調的特點?
5.完整聆聽并跟隨旋律進行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蒙古族舞蹈的簡單動作,例如:拖步、硬肩等,組織學生以同桌前后四人小組為單位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歌曲中表達的對草原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以及蒙古長調的特點,教師呼吁學生保護美麗壯闊的大草原。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更多蒙古族的長調音樂,下節課進行展示分享。
[板書設計]略
面試題庫>>教師資格證面試題庫免費刷(各科目)
考后關注>>2021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入口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