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評估及其意義
(一)心理評估的含義
心理評估,指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二)心理評估的方法
心理評估可采用心理測驗等標準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非標準化的方法。
(三)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以正常學生(包括有輕、中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常學生)為主,心理評估應重視對學生發展潛能、自我實現程度的正向評定。現有的評估手段是在兩種參考架構的基礎上制定的:健康模式與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評估旨在對當事人心理疾病的有無以及心理疾病的類別進行診斷。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旨在了解健康狀態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實現的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關注的是人的潛能、人的價值實現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質改善的程度,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受到高度重視。
(四)心理評估的意義
1.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
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制定正確的輔導與咨詢方案,首先必須正確找出個體的問題癥結,了解他所處的環境的特征。準確地把握他認識世界的獨特的觀念。
2.檢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從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癥狀減輕、心理素質的改善來加以確認。
二、心理測驗
(一)含義
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測驗是一種特殊的測量,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的程序。測驗通過測量人的行為,去推測受測者個體的智力、人格、態度等方面的特征與水平。
(二)分類
心理測驗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大體上可把心理測驗分成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認知測驗包括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創造力測驗、成就測驗。人格測驗包括多項人格調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度量表等。
(三)心理測驗注意事項
教師在選擇測驗時,必須充分考慮測驗的意圖、測驗的適用年齡、測驗的方式和性質等,特別是在對測驗結果的解釋上,應當把測驗看成是一種檢測學生某個方面特點的工具。
三、評估性會談
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教師通過會談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施加影響。
(一)會談的分類及優點
會談可分為評估性會談與影響性會談。會談法的優點是:在會談中可以當面澄清問題,以提高所獲得資料的準確性,通過觀察會談過程中雙方的關系及學生的非言語行為·可以獲得許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二)會談的技術
1.傾聽
傾聽是專注而主動地獲取信息的過程。傾聽時應取開放態度,考/試大\同對方保持目光接觸,注意獲取言語溝通與非言語溝通信息。傾聽是建立良好輔導關系的手段。
2.鼓勵
在會談中,輔導教師可以向對方提供鼓勵信息。
3.詢問
不要提過多的問題,少提封閉式的問題,多提開放式問題,不但要問事實,還要問看法與感受。
4.反映
反映就是輔導教師將受輔導學生表達出的思想、觀念或流露出的情緒,加以綜合整理,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來,以協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
輔導教師可把當事人的不連貫的、模糊的、隱含的想法與感受說出來,幫助對方在混亂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質
會談中向受訪者提問,以協助當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實感受。
四、其他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直接觀察學生個體的行為表現,對所觀察的事實加以記錄和客觀的解釋,以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一種方法。記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種。
1.項目檢核表
將要觀察的學生各項心理特質或特征性行為作為項目列于表上
2.評定量表
將欲觀察的特質或行為列于表上,研究者將被觀察學生的表現與表中項目相對照,并根據符合的程度進行等級評定,評定等級通常分為3級、5級或7級。
3.軼事記錄
軼事記錄是教師對學生觀察后,及時對所觀察到的重要事實,以敘述性文字所做的一種簡明的記錄。
(二)自述法
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日記、周記、作文、自傳、內心獨白都是自述法的具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