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里的群體及其對個體的影響
(一)群體的定義
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動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二)群體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有三個:其一。群體由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其二,群眾成員根據一定的目的承擔任務,相互交往,協同活動。其三,群體成員受共同的社會規范制約。
(三)群體對個體的影響及相關因素
群體對個人活動起到促進作用,但有時群體也會對個人的活動起阻礙作用。
學生群體對個體的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取決于四個因素:一是活動的難易;二是競賽動機的激發;三是被他人評價的意識;四是注意的干擾。
二、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的協調
(一)正式群體
1.正式群體的定義
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固定的編制。職責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2.正式群體的發展過程
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松散群體、聯合群體和集體等三個階段。松散群體是指學生們只在空間和時間上結成群體,但成員間尚無共同活動的目的和內容。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只具有個人的意義。集體則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二)非正式群體
1.非正式群體的特點
非正式群體沒有特定的群體目標及職責分工,缺乏結構的穩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規范和自然涌現的領袖。
2.非正式群體對個體影響的決定因素
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主要取決于非正式群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群體的目標一致程度。
(三)正確協調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的關系
首先,要不斷鞏固和發展正式群體,使班內學生之間形成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關系,產生共同遵守的群體規范,并以此協調大家的行動,滿足成員的歸屬需要和彼此之間相互認同,從而使班級成為堅強的集體。其次,要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對于積極型的非正式群體,應該支持和保護。對于中間型的非正式群體,要持慎重態度,積極引導,聯絡感情,加強班級目標導向。對于消極型的非正式群體,要教育、爭取、引導和改造。而對于破壞型的非正式群體,則要依據校規和法律,給予必要的制裁。
(四)班集體一學生的正式群體
1.班集體的含義
班集體是一種按教育管理要求而組織起來的學生正式群體。
2.班集體的特點
(1)是教育系統的一體;(2)組建有強制性;(3)成員水平相仿;(4)有共同目標;(5)教師處于核心地位。
3.班集體的心理功能
(1)滿足成員需要;(2)提供社會化機會;(3)比較調節。
三、群體動力的表現
群體凝聚力、群體規范、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系等影響著群體與成員個人行為發展變化的力量的總和就是群體動力。
(一)群體凝聚力
1.群體凝聚力的含義
群體凝聚力指群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
2.群體凝聚力的體現方法
它可以通過群體成員對群體的忠誠、責任感、榮譽感,成員間的友誼感和志趣等來說明。
3.群體凝聚力對課堂管理功能寒現的影響
關系融洽、凝聚力強的班級,會使學生們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4.加強群體凝聚力的措施
首先,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考@試大\其次,要幫助課堂里的所有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形成認同感。再次,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形成歸屬感。最后,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