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應包括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對于認知和技能領域的學業成就,最常用的教學評價手段是標準化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而對于情感以及道德行為表現則常常采用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含義
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它是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特點
測驗是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按一定測驗理論和技術,根據全國或某一地區所有學校的共同教育目標來編制的。所有受試人所做的試題、時限等施測條件相同,計分手段和分數的解釋也完全相同。
(三)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
第一,客觀性;第二,計劃性;第三??杀刃浴?BR>(四)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缺點
第一,與學校課程之間的關系很不協調。在我國.每個地區的教學狀況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師在選用標準化測驗前,仔細查閱內容效度,使得測驗的目標與評價的目的相匹配。第二,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我們通常利用標準化成就和能力測驗對學生分類和貼標簽,對個體造成了不良影響。
(五)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目的
標準化成就測驗則用來判斷學生與常模相比時所處的水平。
二、教師自編測驗
(一)自編測驗的含義與特點
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教師自編測驗通常用于測量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自編測驗的優勢
(1)操作過程簡單;(2)施測手續方便;(3)應用范圍一般限于l9己所教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頗為有用。
(三)測驗前的計劃
1.確定測驗的目的。
2.確定測驗要考查的學習結果。
3.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
4.寫下考試計劃或細目表。細目表是將考試具體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測驗能夠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保持一致。細目表的形式是兩維表,一般縱攔表示學習結果,橫欄表示課程的內容或范圍。中間的欄目,就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填上在測驗中計劃測量多大比例的學習結果和課程內容。
5.針對計劃測量的學習結果,選擇適合的題型。自編測驗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兩種類型。教師使用哪一種類型的題目是由測驗的目的、內容和時間決定的。
(四)自編測驗的類型
1.客觀題
客觀題具有良好的結構,對學生的反應限制較多。這類題目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和填空題等。
(1)選擇題。選擇題是由題干和兩個或更多的選項組成的。題干可以是直接提問或者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現,目的是為了設置問題情境。而選項則提供可供選擇的答案,包括一個正確答案和若干具有干擾性的錯誤項或迷惑項。
學生的任務就是閱讀題目,再從一系列選項中挑選出正確的項目。
教師在出題時,要綜合考慮題干和選項,使整個題目清楚明了。選項的數量一般沒有統一的規定,大多足4~5個,良好的選擇題.題干應該明確簡單,而選項又深具迷惑性。選擇題還有一種常用變式.選項中有一至多個正確答案,即通常被稱為多選題。
選擇題可適用于不同材料,可考查學生多方面知識,加上評分客觀、省時,因此在標準化測驗中廣泛使用;但它答案固定,測不出組織材料的能力和創造力;同時由于題量大,要為每個題目編寫迷惑答案,任務比較繁重。
(2)是非題,是非題又稱正誤題,此類題學生需要識別、選擇出正確答案。常用的形式是,陳述一句話要求學生判斷對錯或是非。是非題可用于測量不同水平的教學目標。
是非題形式簡單。能夠在一份試卷內覆蓋大量的內容。教師在評判時也較客觀,計分簡便省時。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學生只有兩種選擇--對或錯,容易猜測。
(3)匹配題。區配題是另一種可提供多種選擇的考試形式。通常,題目包括兩列詞句,一列是問題選項。一列是反應選項。學生根據題意按照某種關系將左右的項目連接起來。匹配題形式簡單,能夠有效地測量學生對知識聯系的掌握情況.且易于計分。但是,它只能用于測查彼此存在著簡單關系的知識。
(4)填空題。填空題是呈現給學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話或者直接提問,要求學生簡要做答。填空題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記憶和理解,以及推理和判斷能力。填空題的問題在于,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甚至還會出現出人意料的答案.學生的答案還會受筆跡、用詞等無關因素的影響。
2.主觀題
主觀題則要求學生自己組織材料,并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陳述出來。這類題型包括論文題及問題解決題。教師在評分時,對學生的回答需要給出不同量的分值。
(1)論文題。論文題是指要求學生用文字論述方式闡述相關觀點的題目,回答字數可以從幾段到幾大頁不等。一一般較常使用的有兩種類型。有限制的問答題和開放式論文。有限制的問答題,是指教師對回答的內容和長度都有規定,開放式論文,則允許學生在內容上可以自由選材,自由發揮,而且篇幅較長。論文題可以測驗知識、理解或運用水平,也可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類比和評估知識的能力。還可考查學生組織信息或表達陳述某項意見的能力。
使用論文題也有不妥之外。首先,學生回答論文題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其次,對于熟悉自己學生的教師,在判卷時很難做到客觀,導致信度較低。在評分時。經常出現一種現象一一暈輪效應,即教師對學生的總體印象影響到對論文題目的評價。
(2)問題解決題。問題解決題是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和目標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選擇和運用等復雜的程序來解決問題。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間接測驗,是采用紙筆測驗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或能力。學生在完成時,通常必須寫出若干步驟或過程,以展現他的思路。評分時,按照步驟計分。如果缺少某些步驟就不能得分。問題解決題的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測驗。由于它考查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有時又叫做操作評價。操作評價對于考查高級思維技能十分有效,但是往往費時費錢。而且主觀性較大,并且效度也經常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