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
一、苛勒的完形-頓悟說
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提出了完形一頓悟說,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是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二、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一)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二)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1)動機原則。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欲)、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需要)。
(2)結構原則。
(3)程序原則。
(4)強化原則。
三、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一)學習分類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二)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三)接受學習的實質與技術
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接受學習也是概念同化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是當代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維果斯基在心理發展上強調社會文化歷史的作用,特別是強調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二)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
2.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學生觀
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山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最新試題: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