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心理輔導
一、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⑧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⑥小組輔導。
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適應。
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二、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
(一)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范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強化法
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
2.代幣獎勵法
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
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
觀察、模仿教師呈示的范例(榜樣),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
5.懲罰法
處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
6.自我控制法
(二)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訓練
全身松弛法,或稱松弛訓練,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對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
2.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3.肯定性訓練
也叫自信訓練、果敢訓練。
(三)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他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
最新試題: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