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6、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一位專家到一所小學考查學生的地理知識。她瀏覽了一下課本,向學生問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個幾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熱還是冷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時,教師對專家說:“我確信他們是知道的。”于是教師向學生問道:“地球的內核是什么樣的狀態?”“地球內核是火熱的熔巖!”同學們齊聲回答。
問題:為什么原本有意義的知識,學生只能如此死記硬背?請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對此現象進行分析。
37、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近幾年在美國發生了哪些大事嗎?(學生踴躍發言)。
出示圖片:美國紐約世貿大廈。
師:看看這幢樓,把它和周圍的樓房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師:這幢樓有110層,曾經是美國紐約最高的樓,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襲擊,它已經被夷為平地,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都感到氣憤。設想一下,假如你曾經站在這幢樓上往下看,會有什么感覺?
生1:會很害怕。
生2:會腿發軟。
生3:那么高,我會覺得要掉下去一樣。
師:你平常站在我們教學樓3樓或4樓走廊往下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生:不會。
師: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我們的教學樓矮,世貿大廈高。
出示課題:高矮(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高矮的知識)
師:你們平時見過這樣比高矮的例子嗎?
學生列舉出許多例子。
教師放音樂,學生自由尋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討論。
問題:請用所學的教學理論,分析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了哪些教學方法?遵循了哪些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