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學德育
一、單項選擇題
1.科爾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
A.情境故事法
B.道德兩難故事法
C.陶冶教育法
D.示范榜樣法
2.“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開口說話”,“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發揮教育影響”體現了哪一種教育方法?( )
A.榜樣示范法
B.說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教育法
3.馬卡連柯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導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導向性原則
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4.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各科教學
B.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C.勞動
D.班主任工作
5.“夫子循循然善誘也,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
B.導向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疏導原則
6.關于德育規律的描述,以下錯誤的說法是( )。
A.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統一發展的過程
B.德育過程是通過活動與交往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
C.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直線提高的過程
D.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四個要素辯證統一的過程
二、辨析題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道德要求與學生被期望的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
三、材料分析題
某初中三年級一女生把一男同學向其表達“愛慕之意”的情書交給了班主任,班主任認為,要嚴肅處理,“殺一儆百”,于是在班會上把這封“情書”公之于眾,結果導致了該男生的休學。
請用所學的德育規律、德育原則分析該案例。
精選預測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科爾伯格通過道德兩難故事法提出了道德發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故選B。
2.【答案】C。解析:該題考查德育方法的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又稱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讓學校的一草一木等都發揮教育影響體現的是陶冶教育法,其他三項均不合題意。故選C。
3.【答案】D。解析:馬卡連柯的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4.【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基本途徑。
5.【答案】D。解析:這句說的是:老師善于一步步地誘導,用豐富的文獻教我博學,又用一定的禮儀來約束我的行動,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由此可知。這句話主要體現的是誘導,與疏導性原則相契合,故選D。
6.【答案】C。解析:關于德育規律的描述,ABD項均是正確的,德育過程是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長期直線提高的過程,故選C。
二、辨析題
【答案要點】錯誤。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規范)與受教育者現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而不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被期望水平之間的矛盾。
三、材料分析題
【答案要點】
(1)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違背了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違背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2)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①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②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教育者既要給受教育者創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③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過程要堅持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①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的含義,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②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及時檢查、堅持不懈,督促學生切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