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會計估計變更
會計估計,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由于企業經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因素,許多會計報表項目不能準確地計量,只能加以估計,估計過程涉及以最近可以得到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估計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發生的壞賬,存貨陳廢、預提費用和待攤費用的攤銷、應計折舊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等等,都需要進行估計。運用合理的估計是會計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并不會削弱會計核算的可*性。
但是估計畢竟是就現有資料對未來所作的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變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或后來的發展可能不得不對估計進行修訂。對會計估計進行修訂并不表明原來的估計方法有問題或不是最適當的,只表明會計估計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實際情況,在目前已經失去了繼續沿用的依據。
企業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會計估計變更的事項:
(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理由,包括變更的內容、變更日期以及為什么要對會計估計進行變更。
(2)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包括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損益的影響金額,以及對其他各項目的影響金額。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易確定的理由。
5、會計差錯
會計差錯,指在會計核算時,由于計量、確認、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會計差錯的產生有諸多原因,以下是常見的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
(1)采用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所不允許的會計政策。例如,企業將固定資產已交付使用后發生的借款費用,計入該項固定資產的價值,予以資本化,就屬于采用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所不允許的會計政策。
(2)賬戶分類以及計算錯誤。例如,企業將短期投資確認為長期投資。
(3)會計估計錯誤。例如,企業在估計某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時,多估計或少估計了預計使用年限,而造成會計估計錯誤。
(4)在期末應計項目與遞延項目未予調整。例如,企業應在本期核銷的費用在期末時未予攤銷。
(5)漏記已完成的交易。例如,企業銷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經發出,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商品銷售收入確認條件均已滿足,但企業在期末時未將已實現的銷售收入入賬。
(6)對事實的忽視和誤用。例如,企業對某項建造合同應按建造合同規定的方法確認營業收入,但該企業按確認商品銷售收入的原則確認收入。
(7)提前確認尚未實現的收入或不確認已實現的收入。例如,在采用委托代銷銷售方式下,企業在未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時,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
(8)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劃分差錯,等等。例如,如果企業將購買商標權的支出計入了當期損益,則屬于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劃分差錯。
按照本準則的規定,會計差錯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項:
(1)重大會計差錯的內容,包括重大會計差錯的事項陳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2)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金額,包括重大會計差錯對凈損益的影響金額以及對其他項目的影響金額。
6、關聯方關系和關聯方交易
所謂關聯方,是指在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和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的一方。關聯方關系則是指關聯方之間的相互關系。關聯方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
企業應當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確定關聯方關系和關聯方交易,在會計報表注釋中加以披露。
7、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也稱期后事項,它是指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可分成兩類: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
所謂調整事項,是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的情況提供進一步證據的事項,以確定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財務信息是否與事實相符。這里要強調指出,已作為調整事項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由于其已調整報表有關項目的數字,因此,一般而言,不必再在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所謂非調整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生或存在的事項,不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但如若不加以說明,將會影響財務報告用戶作出正確的估計和決策,因此需要在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在報表附注中,對非調整事項要著重說明該事項的內容、估計其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若無法估計其對財務報告數據的影響,必須說明無法估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