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衍生金融資產投資
一、商品期貨
(一)商品期貨的含義
商品期貨,是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一種期貨合約,是關于買賣雙方在未來某個約定的日期以簽約時約定的價格買賣某一數量的實物商品的標準化協議。
商品期貨交易,是在期貨交易所內買賣特定商品的標準化合同的交易方式。
商品期貨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能源期貨和金屬產品期貨等類型。
(二)商品期貨的投資決策
1.商品期貨投資的特點
(1)以小博大。
投資商品期貨只需要交納5%~20%的履約保證金,就可控制100%的虛擬資金
比如,買100萬元的股票,你賬戶中必須有100萬元的資金(不考慮交易費用);如果期貨交易保證金為10%,則買100萬元的期貨合約只需要10萬元即可。
(2)交易便利。
由于期貨合約中主要因素如商品質量、交貨地點等都已標準化,合約的互換性和流通性較高。期貨合約是一種標準化的合約,交割時間、交割地點、商品質量等均有統一的規定,唯一變化的就是價格。
(3)信息公開,交易效率高。
期貨交易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使交易者在平等的條件下公平競爭。同時,期貨交易有固定的場所、程序和規則,運作高效。
(4)期貨交易可以雙向操作,簡便、靈活。
交納保證金后即可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且只需用少數幾個指令在數秒或數分鐘內即可達成交易。
(5)合約的履約有保證。
期貨交易達成后,須通過結算部門結算、確認,無須擔心交易的履約問題。
2.商品期貨投資決策的基本步驟
(1)選擇適當的經紀公司和經紀人
(2)交易商品的選擇
在期貨市場上買賣的商品種類很多,初入市者必須選擇恰當的商品期貨作為投資目標。
(3)設定止損點
止損點是期貨交易者為避免過大損失、保全已獲利潤,并使利潤不斷擴大而制定的買入或賣出的價格最高點或最低點。止損點的設定與使用,在操作計劃的制定中極具實用價值。
二、金融期貨
金融期貨是買賣雙方在有組織的交易所內,以公開競價的方式達成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的時間交割標準數量特定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金融期貨一般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期貨、股指期貨等。
金融期貨的投資策略有:套期保值和套利
1.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金融期貨實現規避風險和轉移風險的主要手段,具體包括買入保值和賣出保值。
買入保值是指交易者預計在未來將會購買一種資產,為了規避這個資產價格上升后帶來的經濟損失,而事先在期貨市場買入期貨的交易策略。
賣出保值則是為了避免未來出售資產的價格下降而事先賣出期貨合約來達到保值的目的。
在具體實務中,如果被套期的商品與用于套期的商品相同,屬于直接保值的形式;如果被套期的商品和套期的商品不相同,但是價格聯動關系密切,則屬于交叉保值的形式。
2.套利策略
由于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暫時不平衡,或是由于市場對各種證券的反應存在時滯,將導致在不同的市場之間或不同的證券之間出現暫時的價格差異,一些敏銳的交易者能夠迅速地發現這種情況,并立即買入過低定價的金融工具或期貨合約,同時賣出過高定價的金融工具或期貨合約,從中獲取無風險的或幾乎無風險的利潤,這是金融期貨投資的套利策略。
三、期權投資
期權,也稱選擇權,是期貨合約買賣選擇權的簡稱,是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按所賦予的權利不同,期權主要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兩種類型。
種類解釋和說明
看漲期權(認購期權)購買看漲期權可以獲得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根據合約所確定的履約價格買進一種特定商品或資產的權利。
看跌期權(認售期權)購買看跌期權可以獲得一種在未來一定期限內根據合約所確定的價格賣出一種特定商品或資產的權利。
持有看漲期權——未來購買資產(買漲不買跌)——越漲越有利
持有看跌期權——未來出售資產——越跌越有利
期權投資可考慮的投資策略主要有:(1)買進認購期權;(2)買進認售期權;(3)買入認售期權同時買入期權標的物;(4)買入認購期權同時賣出期權標的物;(5)綜合多頭與綜合空頭。
四、認股權證、優先認股權、可轉換債券
(一)認股權證
1.認股權證的含義與特點
認股權證是由股份公司發行的,能夠按特定的價格、在特定的時間內購買一定數量該公司股票的選擇權憑證。
認股權證的特點:(1)認股權證具有期權條款,持有人在認股之前,既不擁有債權也不擁有股權,只擁有股票認購權。(2)認股權證具有價值和市場價格,用認股權證購買普通股票,其價格一般低于市價。
2.認股權證的基本要素
認股權證的基本要素包括:(1)認購數量,指每一份認股權證可以認購股票的份數;(2)認購價格,指認股權證的持有者行使認股權時的結算價格;(3)認購期限,指認股權證持有者行使權利的有效期;(4)贖回條款,指發行認股權證的公司有權在規定的有效期限內贖回其發行在外的認股權證。
3.認股權證的價值
認股權證的價值有理論價值與實際價值之分。
(1)理論價值
影響認股權證理論價值的主要因素有:
①換股比率。每份認股權能認購的普通股份數越多,其理論價值就越大。
②普通股市價。市價越高,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就越大。
③執行價格。執行價格越低,認股權證持有者為換股而付出的代價就越小,普通股市價高于執行價格的機會就越大,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就越大。
④剩余有效期間。剩余有效期越長,市價高于執行價格的可能性就越大,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就越大。
(2)實際價值
認股權證的實際價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的。由于套利行為的存在,認股權證的實際價值通常高于其理論價值。
【注意】理論價值是某一個時點的價值,如果下一個時點市價上升了,則其理論價值也會上升。
(二)優先認股權
1.優先認股權的含義
優先認股權,是指當股份公司為增加公司資本而決定增加發行新的股票時,原普通股股東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認購一定數量新發行股票的權利。優先認股權,又稱股票先買權,是普通股股東的一種特權。
在我國習慣上成為“配股權證”。
2.優先認股權的價值
(1)附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
優先認股權通常在某一股權登記日前頒發,在此之前購買的股東享有優先認股權,或說此時股票的市場價格含有分享新發行股票的優先權,因此稱為“附權優先認股權”。其價值可由下式求得:
Ml-(R×N+S)=R
式中,R為附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M1為附權股票的市價;N為購買1股股票所需的優先認股權數;S為新股票的認購價。
【公式分析】
假設某公司在某一日公布了配股公告。作為一個投資者為獲得該公司的一股股票,有兩種方案:
(1)在股權登記日之前直接到市場去購買股票,假設價格為M1,注意這個價格是含權的。也就是說,你購買了這一股股票之后,你還獲得了一份認股權。
(2)先購買認股權,再用認股權在配股繳款日按照配股價格S認購新股。假設每認購一股需要N個認股權,單位認股權的價值為R,則為獲得認購一股新股所需認股權付出的代價為R×N。為獲得一股股票所付出的總代價為所需認股權的價值加上配股價格,即(R×N+S)
比較一下:
第一方案付出的代價為M1,獲得了一股股票和一個認股權。即M1為含權價格。
第二方案付出代價R×N+S,只獲得一股股票。
第一方案付出的代價要大于第二方案付出的代價。為什么?前者含權。所以,第一方案付出的代價-第二方案付出的代價=一個認股權的價值。即:
M1-(R×N+S)=R
R=(M1-S)/(N+1)
(2)除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
在股權登記日以后,股票的市場價格中將不再含有新發行股票的認購權,其優先認股權的價值也按相應下降,此時就被稱為“除權優先認股權”。其價值可由下式得到:
M2-(R×N+S)=0
式中,M2為除權股票的市價;R為除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N為購買1股股票所需的優先認股權數;S為新股票的認購價。
【公式分析】
如果在股權登記日之后購買股票,則股票價格M2就不含權了,這一價格就是除權價格。這樣,與第二方案相比,兩個方案付出的代價就應該相等了。即:
M2=R×N+S
R=(M2-S)/N
其實,直接記憶兩個公式也不難。
R=(M1-S)/(N+1)
R=(M2-S)/N
(三)可轉換債券
1.可轉換債券的含義
可轉換債券,又稱可轉換公司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普通股的證券,賦予持有者按事先約定在一定時間內將其轉換為公司股票的選擇權。在轉換權行使之前債券持有者是發行公司的債權人,權利行使之后則成為發行公司的股東。
2.可轉換債券的要素
可轉換債券的基本要素包括:
(1)基準股票。基準股票又稱標的股票,是可轉換債券的標的物。
(2)票面利率。可轉換債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可轉換債券票面載明的利率,通常低于普通債券利率。
(3)轉換價格。轉換價格也稱轉股價格,是將債券轉換為股票時股票的每股價格。
轉換價格=公司債券票面價值/轉換率
(4)轉換比率。轉換比率,是指一份債券可以轉換為多少股股份。
(5)轉換期限。轉換期,是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份的起始日至結束日的期間。可轉換債券的轉換期可以與債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債券的期限。
(6)贖回條款。贖回條款規定債券的發行公司有權在預定的期限內按事先約定的條件買回尚未轉股的可轉換債券。贖回條款包括以下內容:不可贖回期;贖回期;贖回價格;贖回條件。
(7)回售條款。回售條款規定,發行公司的股票價格在一定時期連續低于轉換價格并達到一定幅度時,債券持有者可根據規定將債券出售給發行公司。回售條款具體包括回售時間、回售價格等內容。
3.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估算
(1)已上市的可轉換債券可以根據其市場價格適當調整后得到評估價值。
(2)非上市的可轉換債券價值等于普通債券價值加上轉股權價值。
4.可轉換債券的投資決策
(1)投資時機選擇。較好的投資時機一般包括:新的經濟增長周期啟動時;利率下調時;行業景氣回升時;轉股價調整時。
(2)投資對象選擇。優良的債券品質是選擇可轉換債券品種的基本原則。
(3)套利機會。可轉換債券的投資者可以在股價高漲時,通過轉股獲得收益;或者根據可轉換債券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價格的差異套利。
與股票相比,可轉換債券的投資風險較小。但也應該考慮如下風險:(1)股價波動風險;(2)利率風險;(3)提前贖回風險;(4)公司信用風險;(5)公司經營風險;(6)強制轉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