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固定資產發生的可資本化的后續支出,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更新改造等工程完工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并按重新確定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企業在發生可資本化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時,可能涉及替換固定資產的某個組成部分。如果滿足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應當將用于替換的部分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同時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注意避免重復計算)
【例題】甲公司是一家從事印刷業的企業,其有關業務資料如下:
(1)2006年12月,該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條印刷生產線并投入使用,建造成本為568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率為固定資產原價為3%,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
(2)2009年1月1日,由于生產的產品適銷對路,現有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已難以滿足公司生產發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產線成本過高、周期過長,于是公司決定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擴建,以提高其生產能力。
(3)2009年1月1日~3月31日,經過3個月的改擴建,完成了對該印刷生產線的改擴工程,共發生支出268 900元,全部以銀行存款支付。
(4)該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7年9個月。假定改擴建后的生產線的預計凈殘值率為改擴建后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3%;折舊方法仍為年限平均法。
(5)為簡化計算,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公司按年度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兩年間,即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發生前,該條生產線的應計折舊額為550 960元[568 000×(1—3%)],年折舊額為91 826.67元(550 960÷6),各年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為:
借:制造費用 91 826.67
貸:累計折舊 91 826.67
(2)2009年1月1日,該生產線的賬面價值為384 346.66元[568 000—(91 826.67×2)],該生產線轉入改擴建時的賬務處理為:
借:在建工程 384 346.66
累計折舊 183 653.34
貸:固定資產——生產線 568 000
(3)2009年1月1日~3月31日,發生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賬務處理為:
借:在建工程 268 900
貸:銀行存款 268 900
(4)2009年3月31日,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將后續支出全部資本化后的生產線賬面價值為653 246.66元(384 346.66+268 900),其賬務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生產線 653 246.66
貸:在建工程 653 246.66
(5)2009年3月31日,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其應計折舊額為633 649.26元[653 246.66×(1—3%)];在2009年4月1日~12月31日9個月期間計提折折舊額為61 320.90元[633 649.26÷(7×12+9)×9]
借:制造費用 61 320.90
貸:累計折舊 61 320.90
在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7年間,每年計提折舊額為81 761.20元[633649.26÷(7×12+9)×12]。每年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為:
借:制造費用 81 761.20
貸:累計折舊 81 761.20
【例題】1998年12月,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建造的營業廳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投入使用,并結轉固定資產成本 1 800 000元。該營業廳內有一部電梯,成本為200 000元,未單獨確認為固定資產。2007年1月,為吸引顧客,甲公司決定更換一部觀光電梯。支付的新電梯購買價款為320 000元(含增值稅稅額,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另發生安裝費用31 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舊電梯的回收價格為100 000元,款項尚未收到。假定營業廳的年折舊率為3%,凈殘值率為3%。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購入觀光電梯
借:工程物資 320 000
貸:銀行存款 320 000
(2)2007年1月,將營業廳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
營業廳的累計折舊金額=1 800 000×3%×8=432 000(元)
借:在建工程 1 368 000
累計折舊 432 000
貸:固定資產 1 800 000
(3)2007年1月,轉銷舊電梯的賬面價值
舊電梯的賬面價值=200 000—200 000÷1 800 000×432 000=152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