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用風險管理
第四節 信用風險控制
考點:關鍵業務流程/環節控制(★★★)【點擊試聽>>聽老師講解】
(一)授信權限管理
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必須在設立授信權限方面作出職責安排和相關規定,并對彈性標準作出明確的定義。授信權限管理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給予每一交易對方的信息須得到一定權力層次的批準;
(2)集團內所有機構在進行信用決策時應遵循一致的標準;
(3)債項的每一個重要改變(如主要條款、抵押結構及主要合同)應得到一定權力層次的批準;
(4)交易對方風險限額的確定和對單一信用風險暴露的管理應符合組合的統一指導及信用政策,每一決策應建立在風險一收益分析基礎之上;
(5)根據審批人的資歷、經驗和崗位培訓,將信用授權分配給審批人并定期進行考核。
(二)貸款定價
貸款定價的形成機制比較復雜,市場、銀行和監管機構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價的三個主要力量。由于市場和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來說屬于不可控的因素,所以許多商業銀行把注意力集中于商業銀行內部的定價機制。例如,商業銀行貸款最低定價通常需要考慮資金成本、經營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四項主要成本。
(三)信貸審批
信貸審批是在貸前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由獲得授權的審批人在規定的限額內,結合交易對方或貸款申請人的風險評級,對其信用風險暴露進行詳細的評估之后作出信貸決策的過程。
信貸審批或信貸決策應遵循下列原則:
(1)審貸分離原則;
(2)統一考慮原則;
(3)展期重審原則。
(四)貸后管理
貸后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之日起到貸款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之時止信貸管理行為的總稱,是信貸全過程管理的重要階段。貸后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貸后審核、信貸資金監控、貸后檢查、擔保管理、風險分類、到期管理、考核與激勵及信貸檔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