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認知行為學派的助人過程
1、確定評估的重點
評估的重點應該在于服務對象的思想、情緒和行為
2、專業關系的建立
專業關系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在協商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合約建立起來的結構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聯系。
3、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社會工作者在專業關系中有兩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教育者,一個是陪伴者。作為教育者和陪伴者,社會工作者有以下任務:
(1)澄清內在溝通
(2)向服務對象解釋認知行為模式的運作方式
(3)布置家庭作業
(4)幫助服務對象實現經驗學習
(5)嘗試使用逆向操作
(6)運用動態思考和存在的深思
2024年真題示例:
1、服務對象小楊非常害怕在單位當眾做報告,擔心自己講錯了會被同事們嘲笑。因此,他每次站起來做報告時,都會因過度緊張而忘詞,甚至身體顫抖。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工作者運用認知行為治療中的逆向操作技巧進行輔導,其恰當的做法是()
A.陪伴小楊在仿真的環境中,按照流程提前排練完成報告
B.建議小楊以后在單位做報告前內心要為自己加油鼓勵
C.協助小楊覺察做報告緊張時自己的想法及背后的認知
D.幫助小楊去理解做報告與忘詞等行為結果之間的關系
BCD都未體現逆向操作。故答案為A。
2、社會工作者老雷通過評估發現社區矯正對象小鷗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完了,整日愁眉苦臉,情緒波動大。在一次面談中,小鷗說:“從小我父母就不喜歡我,現在妻子要跟我離婚,以前的朋友也都不跟我來往了,我還有什么前途”老雷決定運用認知行為理論為小歐提供服務,下列老雷的做法中,體現教育者角色的有()
A.陪同小歐模擬讓其產生焦慮情緒的情景,提前面對所擔心的事情
B.讓小歐填寫自動思維表,協助他認識自身想法,了解非理性認知
C.訓練小歐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管理自己的行為并做一些記錄
D.幫助小歐探討其思維方式,一起討論錯誤認知,確定改變的目標
E.要求小歐按照認知行為模式的要求,完成家庭作業改變錯誤認知
作為教育者,社會工作者要訓練服務對象運用認知行為理論與技巧來檢驗自己的認知,訓練修正其不當行為。作為伙伴,社會工作者要陪伴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其思維方式,討論其認知錯誤,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與策略,并協助他學習正確的行為,規劃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伙伴,社會工作者要陪伴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其思維方式,討論其認知錯誤,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與策略,并協助他學習正確的行為,規劃自己的生活方式。
AD錯誤,屬于陪同者。
故答案為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