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增強權能取向社會工作的基本假設
1、個人的無力感(沒有權能)是由于環境的壓迫而產生的。
2、社會環境中存在著直接的或間接的障礙,使個人無法實現他們的權能,但這種障礙是可以改變的。
3、每個人都不缺少權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卻表現為缺乏權能。
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價值的。受助人的權能不是社會工作者給予的。
5、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是一種合作性的伙伴關系。
2024年真題示例:
1、服務對象小花是一名遭受嚴重家庭暴力的女性,一個月前社會工作者協助她申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目前小花決定與丈夫離婚,并爭取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小花結婚后從未外出工作,丈夫還一直限制她與娘家和朋友的來往,為此小花很擔心以自己的能力無法養育子女。根據增強全能理論的假設,小花無力感的來源有()
A.對自己能力給予負向評價
B.環境對其有效行動的阻礙
C.對離婚問題產生錯誤認識
D.與外界環境互動中缺少正向的經驗
E.沒有認識到人必須要為自己負責任
一是受壓迫團體的自我負向評價。所謂自我負向評價就是由于困難群體受到生活環境的負向評價,長此以往,他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負向評價,而且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行動也傾向于給出負向評價。
二是受壓迫群體與外在環境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負面經驗。在接受并形成自我負向評價的基礎上,困難群體在其參與社會事務的過程中,社會環境給予的反饋常常是負向的,而他們的行動結果常常是失敗的,從而形成負向經驗。
三是宏觀環境的障礙使他們難以有效地在社會中行動。
CE明顯錯誤。
故答案為ABD。